“大夫,您看我家孩子這牙現在箍還來得及嗎?”“孩子這牙齒是不是深覆合?”“幾歲開始戴牙套合適呢?”……
這個暑假,帶孩子到醫院看牙的家長多了起來。出于對牙齒美觀和健康的擔心,專門來看兒童牙齒矯正的父母格外多。然而,對于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牙齒矯正,家長們普遍比較迷茫。
怎么看待當前的兒童牙齒“矯正熱”?哪些口腔癥狀需要做牙齒矯正?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是何時?就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正畸科主任謝賢聚。
牙齒矯正確有必要
家住北京海淀的曾麗最近頗為糾結,正在讀小學的女兒處于換牙期,上排換完的牙齒有些前凸。身邊有朋友勸她“趕緊領孩子去醫院矯正”,但也有老人說,“孩子還小,長一長可能牙齒位置又變了,何況老話講‘美女三分齙’,齙牙齒又有什么要緊呢?”
面臨曾麗這樣情況的家長不少。在謝賢聚看來,家長存在這樣的擔心很正常。“從臨床數據看,錯頜畸形(牙齒、頜骨、顏面的發育畸形)的常規發病率在70%左右。總體來說,這個發病率應該不會降低,甚至隨著人類的進化,食物越來越精細,頜骨部位的咀嚼功能退化,骨骼變小,但牙齒數量卻不會因此減少,錯頜畸形的發病率可能會越來越高。”
錯頜畸形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首先,會影響咬合功能。牙齒負責咀嚼食物,是人體消化系統的第一關,因此,牙齒畸形會影響咀嚼進食,食物消化不好,就會影響身體健康。其次,會引起一些發音不準、口齒不清的問題。另外,牙齒不齊還會導致刷牙刷不干凈,進而影響口腔衛生,引發牙周病、齲病等。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影響是美觀。“像我們熟知的‘小兔牙’‘地包天’,都是錯頜畸形給孩子外貌帶來的典型不良影響。特別是一些家庭存在遺傳因素,父輩就存在這樣的錯頜畸形問題,有的孩子甚至被人起外號、嘲笑,引發心理問題。所以說,錯頜畸形從功能、健康到美觀和心理方面,都會有一些負面影響。”謝賢聚說。
合適的時機很重要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去醫院進行牙齒矯正呢?牙齒矯正是否越早越好?
“越早越好肯定是不對的,要看是什么樣類型的畸形。”謝賢聚說,選擇合適的矯正時機很重要。“醫學界一般建議在4歲、8歲、12歲、18歲這幾個節點帶孩子去找專業口腔醫生檢查評估,再根據具體屬于哪種畸形,進行干預治療。”
謝賢聚舉例說,“比如,我們常看到,一個孩子在七八歲剛剛換牙時,前面幾顆新換的門牙長得不齊,在這個階段一般屬于正常現象。如果對孩子沒有明顯的功能干擾或健康危害,通常正畸醫生是不干預的。但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牙齒不齊,就著急去做矯正。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處于換牙期,屬于臉小牙大,長大后還會變化,所以不用著急矯正牙齒。等到孩子所有牙齒替換完再來解決牙齒不齊的問題,往往治療效率更高。”
不過,對于骨性的錯頜畸形,還是要盡早干預。專家認為,做正畸解決的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牙齒,另一方面是上下頜骨。
“可以把整個口腔結構看成一架機器,上下頜骨和牙齒、舌頭等共同組成了這個機器,我們的任務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調整好這個機器的結構,讓它平衡。”謝賢聚介紹,對于一些涉及上下頜骨問題的錯頜畸形,如“地包天”,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矯正治療。“這樣可以在骨骼發育的過程中,通過矯正手段刺激或抑制某部分的骨骼生長,達到矯正頜面的目的。如果過了孩子的生長發育期再去矯正治療,就無法起作用了。”
同時,謝賢聚提醒,骨性頜面畸形的矯正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并不是孩子七八歲去矯正了,十二三歲換完牙后就不用跟蹤治療了。實際上,這樣的正畸一般要做到孩子十四五歲結束,這是由孩子的口腔生長發育客觀規律決定的。”
此外,他指出,“如果孩子因牙齒之間碰撞導致牙齒磨損,或者有口呼吸、吮手指等不良習慣,造成功能性干擾,也需要進行早期干預,避免發展為嚴重影響健康的錯頜畸形。”
長期堅持是關鍵
兒童做牙齒矯正,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首先,選擇一位專業技術和經驗值得信任的醫生十分重要。“牙齒矯正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兒童牙齒矯正一般需要兩年左右時間,家長、患兒和醫生需要相互信任,共同完成矯正過程,達到預期目標。”謝賢聚說。
其次,家長和孩子要積極配合,做到自律。牙齒矯正需要嚴格遵照醫囑,長時間佩戴相應的矯正器,每次餐后及時把牙齒刷干凈,還要按時到醫院復診。此外,在飲食上也要注意少吃甜食、不啃骨頭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和孩子主動配合、自我約束。
即便在完成牙齒矯正的短期目標后,也要長期保持良好的習慣。謝賢聚介紹,對于兒童來說,矯正完成后,要在未來一兩年內定期復診,佩戴保持器來鞏固治療效果。“保持器一般要戴兩年左右,小朋友應遵醫囑,逐漸減少佩戴時間,例如夜里睡覺時戴,白天可以摘,主要還是為了給矯正效果做個維護,避免復發。”謝賢聚說。
家長在帶孩子矯正牙齒時,常遇到醫生“用矯治器把牙弓擴大”的建議。對于這一矯正手段,謝賢聚認為,臨床存在適應證被過度擴大的情況。“事實上,只有存在功能性問題或者骨性問題時,才需要早期擴弓。如果牙弓本身形態沒問題,骨骼也沒問題,只是為了把牙排齊而進行擴弓,完全可以等到大部分恒牙萌出和后期的牙齒排齊一起進行,沒有必要多戴好幾年矯治器。”
(記者 楊舒 通訊員 張兆萌)
家長莫心急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王夢醒
記者楊舒、通訊員張兆萌采訪整理
如今,孩子頜面部和牙齒長得不好看,常引得家長心焦,這正反映出隨著口腔健康知識的普及,家長們對于孩子牙齒矯正的意識越來越強。幾年前,不少家長認為,等到全口乳牙換完后再矯正也不遲。但現在,絕大部分來看診的家長都傾向于牙齒有問題及時矯正。
我們也在臨床中看到,一部分家長出于對孩子“顏值”的焦慮,主動拉著孩子來咨詢牙齒矯正,但其實孩子本身意愿并不強。作為醫生,我們想提醒家長,在決定進行牙齒矯正前,要和孩子充分溝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因為牙齒矯正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需要遵醫囑執行,如果孩子意愿不強,很可能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度不夠,拖拖拉拉,導致矯正半途而廢。
更何況,孩子的口腔發育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比如,出現單純的牙齒輕、中度擁擠,可能過幾年后隨著頜骨發育就得到改善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雖容易產生“替牙期”(約6~12歲)的焦慮,但其實可以更有耐心地等等看。就兒童的牙列擁擠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加強孩子的咀嚼訓練,把食物硬度提上來,由此促進頜骨發育,同時糾正口合肌肉的不良習慣。一段時間后,牙齒輕微擁擠的問題可能會自然解決。
其實,除了來醫院診療以外,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也很重要。我們在診療中發現,有的孩子吃飯喜歡偏側咀嚼,有的喜歡嘬手指頭、咬鉛筆、舔牙或舔嘴唇,還有的喜歡睡覺用嘴呼吸,這些不良習慣會引起整個口腔結構變化,很可能引發錯頜畸形。所以,家長早發現、早干預,是預防這類問題發生的關鍵。還有一類孩子存在舌系帶過短的情況,沒有及時去做舌系帶修正手術,導致舌頭前伸,可能會引起“地包天”或者開合等問題,家長需關注。
另外,孩子在乳牙期間(約6歲之前)吃的食物不能過于細軟精致,否則容易造成頜骨發育滯后;后期,待替完牙后,切牙區還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擁擠、錯頜畸形;而且,長時間吃軟食,牙齒也沒有辦法發揮自潔作用,容易產生齲齒。對于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需要注意和杜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