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志愿者登髽鬏山祭奠抗戰英烈
慷慨悠揚的起床號,回蕩在群山之巔…… 4月9日,南口戰役研究學者楊國慶等數十人,登上海拔1524米的髽鬏山頂峰,祭奠八十五年前在髽鬏山之戰中陣亡的抗戰英烈。1937年8月至9月間,馳援南口的中國軍隊曾在髽鬏山和日軍鏖戰二十余日,系南口戰役的組成部分。
髽鬏(zhuā jiū)山,地處門頭溝區中部的深山區,因頂部二峰突起、形似古代婦女的發鬏而得名。早上8點,20多名志愿者、戶外愛好者在梨樹臺村集結完畢。從梨樹臺到髽鬏山頂峰,只有一條長約6公里的羊腸小路,無法走車也并非鋪裝路面,個別路段崎嶇陡險,其間要徒步從海拔820米迂回攀升至1524米。
傲立在群山中的髽鬏山頂峰,山頂只能站下20人左右,讓人心曠神怡卻又不寒而栗,山巔矗立著“陸軍第十四軍 馳援南口抗戰紀念碑”。紀念碑立于2016年夏天,是由70多名工人、志愿者徒步接力,將總重200多公斤的石碑構件以及建材輔料運送上山,單程耗時8個小時,運輸難度可想而知。
“每次來到髽鬏山,我內心都非常興奮,因為我們又一次和英烈相見,當髽鬏山的暖風吹過你的面龐,那是先烈對大家最好的問候?!焙喍痰拈_場白之后,楊國慶宣布祭奠儀式開始,全體人員脫帽、整裝、肅立。為向先烈致敬,志愿者用藍牙音響播放軍旅樂曲《起床號》,悠揚的旋律頓時回蕩在天地之間。音樂結束后,由志愿者恭讀祭文。
儀式最后,志愿者們依次向英烈敬獻鮮花。為趕在天黑前返回梨樹臺村,儀式環節莊嚴且緊湊。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從2016年立碑至今的每個清明節,楊國慶都會和志愿者們登髽鬏山祭奠抗戰英烈。
有多少中國將士在髽鬏山陣亡?楊國慶坦言,由于沒能找到陣亡名冊,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尚無確切數據,他估計有上千名中國士兵在髽鬏山陣亡。楊國慶還透露,他在髽鬏山附近的山梁內側踏勘時,發現了戰壕、掩體、炮彈坑、子彈殼等遺跡。在當地老人的指引下,他在頂峰下面的溝壑中還發現過骨骸。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閱《北京文史資料精選·門頭溝卷》,簡要勾勒出髽鬏山之戰。七七抗戰爆發后,侵華日軍攻擊南口,欲打通西進山西之路。1937年8月7日,南口戰役打響,第十三軍在居庸關、南口一線抗擊日軍,衛立煌奉命率第十四軍增援南口。日軍為阻擊衛立煌部增援,雙方在髽鬏山一線展開拉鋸戰,戰斗持續到9月上旬,雙方均傷亡慘重,此戰系京西抗日斗爭史上的重要事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