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醫藥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平村眾贏(湖北)藥業有限公司中藥原料加工車間。通訊員小平 攝
記者歐陽慧 通訊員郭巍
近日,《湖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十四五”期間將圍繞中部地區中醫藥服務、中西醫結合、中醫藥人才、科技創新和中醫藥產業“五大高地”建設,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貢獻中醫藥力量。
多年來,宜昌建立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醫藥、康養全產業鏈發展的產業聚集群,全面推進宜昌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的出臺,宜昌中醫藥產業也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
《規劃》從建設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唱響李時珍中醫藥文化品牌、加快中醫藥開放發展、深化中醫藥領域改革、強化中醫藥發展支撐保障等10個方面,明確37項重點任務和36個重點項目。
《規劃》提出,要高水平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重點打造“四大工程”。
中藥材基地標準化提升工程。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50萬畝,生態種植面積達260方畝以上。建成良種繁育基地10個,提高優良種子(苗)供應能力,到2025年十大楚藥種覆蓋率達到50%。
中藥材產業建標提質工程。鼓勵本土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30~50個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和團體標準。完成3~5個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質量標準的制訂。
中醫藥名企壯大工程。培植3家產值超過50億、5家產值超過30億、10家產值超過10億的中醫藥龍頭企業。
中藥名品培育工程。爭取5個中藥材獲得國家道地藥材產區認證,培育中國馳名商標2~3個。
宜昌探索“中藥+”融合發展模式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宜昌在中藥產業發展、中藥質量提升、中藥科技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績。在2021年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上,宜昌中藥材大放異彩,五峰的五倍子、天麻、白芨,長陽的梔果、木瓜,成為博覽會上的“香餑餑”。
作為八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00萬畝,總產量達10萬噸,三產總產值過60億元。按照規劃,“十四五”末期,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110萬畝,產業綜合產值達200億元。
目前,全市圍繞中藥材+深加工、中藥材+旅游康養、中藥材+大健康,正不斷探索“中藥材+”的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夷陵區恒安藥業中藥配方顆粒項目、長聯藥業凍干粉針劑項目、高新區白洋產業園人福醫藥原料藥基地等一批新建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包括夷陵區平村眾贏中醫藥大健康項目在內,五峰、長陽、興山等地不斷探索“中藥+”的融合發展模式,“三峽藥谷”成為宜昌“兩山”引導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發力點。
對接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
對于《規劃》的出臺,宜昌市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主任、宜昌市中醫醫院院長周剛表示,今后五年,將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與技術挖掘,開展民間中醫藥古籍、古方、單方、驗方及特色診療技術的全面調查、挖掘整理和研究評價。建立本市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與發掘數據庫,搭建中醫藥科研及成果轉換平臺。
“通過對《規劃》的解讀,我們發現,其中各項指標數量的增長率與國家保持了一致,甚至有的設置標準還高于國家。作為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中藥制藥企業,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馬上到來的發展春天。”湖北民康制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公司總經理毛曉路表示,今后將更加深入地挖掘自身的產品寶庫,傳承民康的制藥精神、延續民康悠久的歷史內涵,推動民康走出湖北、走向全國,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對于宜昌中醫藥產業發展,平村眾贏(湖北)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芷均表示,公司現已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4萬畝,覆蓋省內多數藥材主產區,帶動農戶達5000戶,聯合企業25家,初步形成了年產藥材過萬噸的“定制藥園”產業聯合體,中藥材原料出口量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將按《規劃》要求,加強湖北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有序推動“定制藥園”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應用,加強全產業鏈開發,積極對接市場,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為我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