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啟動第一天,市場表現如何?
央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記者唐婧)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今天(20日)正式上線。這意味著北交所開始實施競價交易與做市交易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目前,共有13家券商參與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共36只。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啟動第一天,市場表現如何?將為資本市場和券商業務帶來哪些機遇?
北交所做市交易正式啟動的第一天,多家券商做市交易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明顯感受到了市場的熱度。國金證券做市交易部負責人鄭平德表示,市場活躍度相比兩周前明顯提升,大部分標的股都呈現出上漲態勢。
鄭平德說:“從今天盤口表現來看,我覺得還是達到預期的,整體市場還是歡迎這個制度的。從我們做市的22只票上來看,除了(吉林)碳谷跟貝特瑞這兩個權重的表現一般以外,其他的股票基本上都是漲的。”
銀河證券做市業務總部部門負責人楊筱燕認為,第一天市場的積極表現符合預期,體現出市場對做市商制度的歡迎態度。
楊筱燕說:“整體來講都是向上的,我們做市股票的漲幅,還有成交都有提升,所以我覺得預期效果還不錯。”
目前,共有15家做市商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取得了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其中,國金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等13家券商已經參與到了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中,其他兩家目前正在推進各項準備工作,擬于后期開展北交所做市業務。市場普遍認為,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上線后,在提升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穩定性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第一,對于市場來說,做市商制度肯定是提供了流動性;第二,做市商的存在,有助于維護二級市場交易中證券價格的穩定;第三,做市商往往是專業的、經過遴選的優質券商,他們具有很好的專業性,有助于讓股票的價格更好地實現價值發現,更好地促進股市價值投資的生態發展。”
田利輝認為,對于做市商本身而言,時下是一個發展契機,如果運作得當,可以在維護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受訪機構也都紛紛表示,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的推出有利于券商拓展業務范圍,將進一步提高券商的核心競爭力。
楊筱燕表示,未來將在做市業務上持續發力。“打造資本市場專業的投資交易商,打造做市業務的綜合服務矩陣,通過持續參與北交所做市業務,不斷提升我們做市業務的策略交易能力和服務能力,提高做市交易的質量,做到保護中小投資者,從而服務于中小創新企業的長遠發展,服務于資本市場多層次改革的發展。”楊筱燕說。
記者從北交所了解到,北交所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共36只,其中,22只股票是北證50成分股,權重占比將近60%。民營企業占比近8成,中小企業占比超6成。總體來看,首批做市標的股票立足科技創新,堅持聚焦主業,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
鄭平德表示,他們選擇標的股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他說:“第一,選一些北證50成分股里邊的優質權重;第二,我們之前有一些做市的,然后延續過來;第三,從基本面成長性上,我們其實有一些篩選,同時還兼顧了個別流動性不好的股票,也是站在一個嘗試改善北交所流動性作出我們應有貢獻的角度。”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做市業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
劉鋒表示:“做市商當然有一定的風險,假如說庫存儲備的太多,結果買的人少,就砸在手里頭了,所以說做市商一定要很專業。證監會在批準時要選擇有能力的做市商,要建立一個制度,做市商的隊伍也要進行優化跟淘汰。”
北交所明確規定,個人投資者入市的準入資金門檻是證券資產50萬元,同時要求具備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楊筱燕建議,投資者在參與市場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做市商的偏好指向來選擇個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