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 中國應做好服務貿易這篇“大文章”
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在去年首次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關口,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然而,服務貿易總額不足6萬億元,而且服務貿易逆差達到2757.1億元。專家表示: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中國應加大力度在服務貿易上“做文章”。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迅猛。202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為59801.9億元,同比增長12.9%。截至2022年9月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平均增長6.1%,約是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服務進出口總額已經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二位。
由此也看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日前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與貿易強國建設研討會上”指出,我國貿易結構轉型升級仍有巨大空間,關鍵是加快釋放服務貿易潛力。
遲福林說:“服務貿易規模占比提升空間較大,如果開放舉措能夠進一步推進和落實,預計到2025年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占外貿總額的比重將從12%提升到20%左右,服務貿易將在貿易強國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服務貿易占比相對較低,其實與我國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有效供給不足有很大關系。盡管2021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3.3%,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高質量服務供給跟不上,導致很多關鍵領域的服務只能依靠進口。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說:“生產性服務貿易中,短板就是金融、保險、國際航運、物流。生活性服務業給我們帶來更大的貿易逆差。教育現在也是貿易逆差很嚴重的部門,出國留學多,迎來的留學生少。”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認為,目前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還不夠充分,服務業市場發展還存在很多隱性壁壘,一部分外資進入中國后還存在準入不準營的問題。
遲福林認為,建設貿易強國,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需要加快服務業市場的高水平開放。遲福林表示:“一是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限制。建立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二是完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配套管理措施。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強化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法律效力。三是全面清理各類影響公平競爭的隱性壁壘,比如全面清理不合理審批事項,盡快制定與準入負面清單相配套的審批清單,開展負面清單外無審批試點。”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培明認為,建設貿易強國需要在均衡發展中打造國際競爭力,注重貿易結構優化,堅持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并重。“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口和出口協調,貨物和服務并重,貿易和投資融合,貿易和產業聯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不斷提升在全球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國際競爭力。”呂培明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