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丨科技感十足!安徽亳州“無人”農場“慧”種田
央廣網北京2月22日消息(記者梁明星 安徽臺記者蔡薇 亳州臺記者孫素芳)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春耕時節,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千畝無人農場里,“90后”農民焦瑞熟練地操作著各種現代化農業設備。科技助力智慧農業,提升了生產的質量和效率。
這里是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的“無人農場”,農場負責人焦瑞和父親焦魁每天“種地”的第一站是農場的指揮大廳。焦瑞通過智慧平臺查看前幾天剛用無人機撒施過返青肥的麥子,麥子看起來長勢不錯。
焦瑞:可以打除草劑了,打除草劑前先將植保機械檢修一遍。
2021年,安徽首家無人農場落戶在焦瑞流轉的土地上。作為農場負責人,他開始研究起了互聯網大數據種地,實現耕、種、管、收環節的無人化、精準化和智能化作業。無人農場已由最初的300多畝擴大到現在的1000畝。
碩大的屏幕上,隨著鼠標的移動,田野里的畫面不斷變換,輕輕點擊,數據也隨之顯示。焦瑞說,通過這個智慧平臺,可以實時查看田間土壤、空氣溫度與濕度等信息,決定什么時候打藥、追肥,什么時候最適合收獲。除了攝像頭和遙感器,農場里還配備了水肥一體化設施以及蟲情病情監測系統。如今,不用下地,他就可以知道田間作物的生長情況。
設備有相對固定的,也有靈活的。焦瑞把一輛長著兩根鐵桿的植保機從合作社的大棚里開出來,擦拭完機器上的噴頭、攝像頭,檢查好自動駕駛系統,下一步就是農場小麥的除草作業。
焦瑞:像小麥機、玉米機、植保機、旋耕機等都可以實現無人化、少人化作業,一天24小時不間斷,節省人力,不僅作業效率高,作業效果還精準。
無人農場里這些充滿科技含量的無人機械對其他種糧大戶來說也充滿誘惑力。同在譙城區的種糧大戶方有圍流轉土地近千畝,他時不時就來到焦瑞的無人農場“取經”。
方有圍:有無人機械了,我也想引進兩臺無人農機。現在都用高科技種地了,要跟上時代。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科技感滿滿的種植模式讓焦瑞種糧更有信心。
焦瑞:通過農業機械化發展,不但降低了種植成本,也提高了生產效益,現在我們每畝小麥可以增收300斤至400斤。
如今,焦瑞已是亳州市譙城區的科技特派員,他期待地里有更高的產量,也期待有更多人和他一起,做好新時代的新農人。
焦瑞:只有種出最好的糧食,才能把飯碗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