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首輪供應宅地轉化項目陸續入市 未來新盤去化速度成焦點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記者門庭婷)與市場成交量不同,今年的北京土地市場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熱度。8月9日,伴隨通州和延慶兩宗地塊成交,目前北京已掛牌地塊全部完成出讓。新地塊成交引起 “圍觀”之外,2023年第一輪擬供應商品住宅用地清單中23宗地塊,出讓后的動態也時刻吸引行業關注。
多個“馬甲”真身已現 下半年新盤版圖輪廓已定
今年,北京土地市場持續高溫,不少熱門地塊買家需要搖號“拼手氣”確定,部分公司派出了旗下多個分子公司參與,增加中簽幾率。朱辛莊地塊報名時,甚至出現了中建一局、二局、三局、五局、八局5家兄弟公司同時報名的情況,也引起了市場的爭議。為避免上述情況,今年4月份,北京市規自委調整土拍規則,明確“同一集團成員企業不得同時報名競買同一宗地”。不過,此后的土拍中,熱門地塊依舊搶手,甚至很多地方性企業第一次走進北京的土拍廳,而他們也被質疑是深耕北京的各大品牌房企找來的“馬甲”。
8月4日,當初被40多家競買主體爭搶的順義新城第19街區19-69地塊正式公布案名——建發·觀云,拿地之初關于“福建雄旺背后究竟是誰”的疑問也隨之解開。有業內人士表示“馬甲真身已經出現”。
情況相似的石家莊創世紀順義新城第2街區地塊,則在幾天前由龍湖官宣了案名——龍湖順義·御湖境二期。在御湖境首次開盤15億元、上半年完成40億元銷售額的成績之上,“全新高定作品”的二期產品能否在市場表現上實現超越,也值得期待。
近日,今年北京土地市場的“大贏家”招商蛇口官宣將與中皋置業合作開發備受關注的經開區X47地塊。此前有消息稱,X47地塊將推出中國璽同系列“璽”系產品,戶型面積段在140-260平方米之間,預計9月份開盤。
8月7日,從地塊掛牌便受到市場高度關注的海淀四季青“大王”地塊正式公布了案名——香山樾,越秀地產也第一次官方確認了將與北京城建聯合開發四季青項目,并且雙方都會組建銷售團隊。
除此之外,昌平區大華啟宸府、朝陽區孫河前葦溝中建璞園、豐臺青塔北京建工·熙華臺、豐臺羊坊招商·臻園、石景山衙門口中海學府里、通州東小馬招商·璀璨公元等今年拿地的項目都已官宣案名。而中鐵+華潤聯合體摘得的大興區西紅門鎮6005地塊已公示設計方案,很可能未來會成為橡樹灣三期。
其中,中建璞園于7月29日舉辦產品發布會,根據開發商發布的信息,項目為4-8層洋房產品,面積段在88-125平方米之間。
目前,第一批供地清單中的地塊,僅首開獲取的昌平南邵項目首開·梧桐山語已開盤,項目官宣8分鐘選房時間售出308套,實現銷售額15.4億元。另外,有消息稱,大華啟宸府預計將于本月開盤。作為大華宸系作品之一,也是大華集團在北京樓市的首秀,加上地塊“小而美”的先天條件,這一項目也賺足了市場的期待。
據不完全統計,首輪供應地塊中仍有13個項目未公布案名。其中,與香山樾相鄰的天恒地塊雖然是海淀區首個交地即交證的項目,7月13日已取得土地證,但尚未釋放產品信息。
首輪供應地塊陸續轉化入市的同時,北京土地市場火熱仍在持續,自7月20日起,北京第二輪擬供應商品住宅用地清單中,已有8宗地塊完成出讓。這意味著更多新項目在等待入市,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的樓市走向也更受關注。
高層重新定調樓市 未來新盤能否順利去化
從過去一段時間來看,北京樓市的成交并沒有匹配上土地市場的火熱。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7月,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規模為50.9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2.8%,同比下降8.9%。2023年1-7月,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累計成交387.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1%。
同時,中指研究院在分析中指出,受房地產市場下行、預期不明朗、前期推盤力度不足等影響,北京樓市持續承壓,商品住宅成交量連續三個月下降,成交規模降至近5月的最低位。
不過,近期相關部門的表態引起了行業對樓市“轉向”的期待。繼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住建部發聲之后,北京市住建委也明確表態,將大力支持和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針對政策會從哪些方向調整,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回復表示,正積極推進細則中,具體文件及如何調整可關注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官網。
“此次北京市住建委的表態信號意義重大。”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北京表態后,深圳、廣州緊隨其后,一線城市政策優化預期不斷加強。而政策優化的方向則可能圍繞優化“認房認貸”、調整房貸利率、調整普宅認定標準等方面進行。
基于以上預期,曹晶晶認為,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作為市場風向標,若政策進行適當調整,將能夠為更多城市市場帶來信心、強化預期,進而帶動市場企穩。
在記者的采訪中,部分項目的銷售人員及渠道帶客人員表示,7月24日之后,售樓處客源數量有明顯上升,但轉化成交速度還沒有明顯的改善。有渠道商表示:“畢竟現在同價位段項目選擇太多了,市場不溫不火的時候,客戶就會一直糾結。政策出不出,還是得拼產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