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鹽無味,但也不必“重口味”
央廣網北京8月30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鶴佳 楊揚)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響,我國部分市場發生食鹽搶購現象。中鹽集團近日發布了關于保障食鹽市場供應的聲明,提到:近期,部分區域市場發生食鹽搶購,電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時缺貨現象,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請社會各界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搶購。
人為什么必須吃鹽?湖鹽、井礦鹽、海鹽,不同的鹽吃起來有什么區別?除了食用,鹽還有哪些用途?現階段囤鹽究竟有無必要?
鹽的味道,海知道
人們常吃的食鹽通常由湖鹽、海鹽、井礦鹽這三類組成,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科普作者孫亞飛介紹,湖鹽相對于海鹽沒有明顯優勢,并且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湖鹽開采受到限制。而隨著海洋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食用鹽市場上井礦鹽占比逐漸超過海鹽。
但無論湖鹽還是井礦鹽,都和海洋密不可分。孫亞飛解釋,內陸咸水湖往往是地質歷史時期海洋的“遺跡”,本質上湖鹽也是海洋的產物,而一部分井礦鹽也是由地質歷史時期埋壓地下的海水長期演變得來的。
不僅來源密切相關,這三類鹽味道、口感也相差無幾,孫亞飛介紹,食用鹽成分里99%都是氯化鈉,其余成分極少,所以嘗起來幾乎沒有區別。
有鹽有味?其實是缺鈉
談到鹽,人們往往會想到食用鹽“氯化鈉”,但鹽遠遠不止“氯化鈉”一種。孫亞飛介紹,鹽的種類非常多,在化學層面上,只要正離子(非氫)和負離子(非氫氧根)組成的離子化合物都是鹽。例如,氯化鈉,氯化鉀同樣是鹽,可以用于治療低血壓和注射死刑;作為鹵水成分的氯化鈣、氯化鎂也是鹽。
雖然從化學層面來看,“鹽”有很多,但只有氯化鈉成為了食用鹽。孫亞飛解釋,不管是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本身都需要鈉元素,但是大部分植物含鉀量高,含鈉量低,人類有必要從鹽分中獲取鈉元素,以維持人體機能。
孫亞飛指出,鈉元素對人類不可或缺。它不僅能夠幫助人類調節血壓,還能幫助神經系統傳遞生物信號。除此之外,人類體液中同樣含有鈉元素,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大部分陸地動物的祖先都源自海洋,而海水當中就含有大量的鈉元素,這或許能夠解釋鈉元素為什么能幫助人類維持身體滲透壓平衡。但這只是從演化論的角度進行的分析,關于人體為什么需要鈉元素目前還沒有準確答案。
有鹽!不用囤!
盡管鈉元素對人體來說不可或缺,但過度攝入鹽分同樣對人體有害。孫亞飛介紹,對一個60kg的成年人而言,一次性食用200g食用鹽就會有生命危險。而我國鹽消費量一年就能達到數千萬噸,如果全部都是食用鹽,意味著一人一年需要攝入幾十上百公斤食用鹽,遠超人體攝入上限。對此,孫亞飛解釋,我國鹽產量和鹽消費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但鹽不僅可以拿來吃,還可以廣泛用于工業生產領域,例如冶金、染料等。
事實上,我國現階段食用鹽市場占比最大的為井礦鹽,海鹽主要用于工業生產領域,因此,海洋污染問題不會對我國食用鹽供應產生很大影響,沒有必要大量搶購、囤積食用鹽!
但對于已經囤積了食用鹽的消費者,孫亞飛指出,不必擔心保質期問題,食鹽、糖、味精等調味品只要貯存于干燥通風環境,即使過了保質期也不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那么,要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食用鹽呢?孫亞飛建議,如果自身甲狀腺存在問題,最好購買無碘鹽,避免體內碘元素過多。如果甲狀腺沒有問題,購買普通食用鹽即可,至于市面上的“竹鹽”“喜馬拉雅鹽”等更多是營銷噱頭,對人體沒有任何特殊效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