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學校“向未來”
【原標題】南京未來科技城連年加碼教育資源配套 這里的學校“向未來”
參觀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長安馬自達汽車智慧工廠、新材料技術企業……迎來9月開學季,南京未來科技城小學“紅領巾小隊”隊員劉益嘉仍對暑期生活回味無窮。以“紅領巾創未來”為主題的“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活動,讓他接連走進科研機構、車間廠房,近距離接觸科技最前沿。
這樣的難得機會,恰恰是未來科技城小學的辦學特色之一。地處南京未來產業發展的熱力板塊,這所與未來科技城園區同名的公辦學校,成立不過5年,卻在今年初入選2022年江蘇省智慧校園及示范校,校園內處處體現未來感——
“未來教室”里,千兆專線讓8臺電腦與講臺“相牽”,“金陵微校”課程隨時調取:語文課上,學生寫字的一筆一畫被全程記錄;數學課上,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直接上傳作業;音樂課上,學生自創旋律現場播放……“在基礎建設上融合現代科技,通過數據收集研判,改進教育教學活動,老師得以掌握平時看不到又很難統計的學習進程,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指導教育。”該校校長王林介紹。
走進校園深處,占地5畝的“小螞蟻”勞動實踐基地里,田壟整齊劃一,每個班級各有一塊“責任田”。今年春天,該校組織學生親手種植空心菜、辣椒、番茄等瓜果蔬菜,增強勞動技能。值得一提的是,田間遍布傳感設備,溫度、濕度等數據傳輸到后臺,學生第一時間掌握。該項目負責人認為,在農耕教育中融入信息化手段,讓學生從小對農業樹立新觀念,培養全面發展的“未來人”。
“近年來,學校周邊集聚了大量科技型企業,學生家長呈現高學歷、年輕化特征,對我們‘向未來、慧生長’的辦學理念表示認同,但也提出了新要求。”王林告訴記者,學校在校本課程上探索“自選動作”,以信息課程為起點,以點帶面開展機器人、3D打印、編程等學科課程。同時利用“近水樓臺”之便,與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小鎮、東南大學等一眾鄰居加強聯動。一項正在醞釀的計劃是,開展“院士進校園”“博士進校園”“走進科技城”等雙向交流活動,讓產業氛圍充分滋養校園教育。
從未來科技城小學向南出發2公里,一所更為年輕的新辦學校,正進行著一場教學管理信息化實驗。作為東山外國語學校分校的南京市上秦淮小學,去年5月掛牌成立,剛完成兩個年級、390人的招生,一個覆蓋學生校內外教育全過程的智慧校園平臺已提前搭建完成。
記者在平臺上看到,班級德育、學生評價、線上教學、家校溝通、社團活動等模塊一應俱全,建立公開、透明、可追溯的考評機制,是該平臺的一大導向。
班級行為規范考核誰來管?該校讓學生擔任評價員,實行跨年級評價,通過手持設備發現不規范行為,并拍照上傳至平臺,相應扣分并排名。少先隊員分批入隊怎么排?該校給每名學生建立個人電子檔案,綜合學習、健康、榮譽、活動等多項指標綜合考量……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表現為其個性化定制榮譽獎狀,在班級群公示后頒發;圍繞學校“‘上’培志,‘正’修身”的辦學理念,定期評選“五正之星”,全部進行電子歸檔,用數據為學生精準“畫像”。
該校要求每名教師建立一個社團品牌,作為各自的校本課程,而這也是“畫像”的重要素材——活動前,將目標、計劃、教案上傳至校本課程資源平臺,統一管理,共享資源;活動期間,將學生參加社團情況、優秀作品、優秀學生名單等及時公布,家長、學生都能點贊、評價,呈現社團學習情況的同時,全面展現學生個性風采。
在上秦淮小學校長秦禮春看來,這樣的嘗試有效解決了以往家校共育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如果家長不停地被‘分派任務’,卻不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發展情況,就無法和學校同頻共振,矛盾也由此產生。教育信息化愈發深入后,家校良性互動是水到渠成的事。”
硬件升級、課程向新、管理上“云”,諸多義務教育領域的探索和實驗,在未來科技城轄區學校陸續開展。這背后的一大努力是,近年來,園區相繼引入未來科技城小學、上秦淮小學、上秦淮幼兒園、學林東路幼兒園、云臺山河路幼兒園等2所公辦小學和3所幼兒園,另有未來科技城初級中學在建。
短短數年,各類教育配套密集“上馬”,基于更深層次的現實考量:近年來,圍繞網絡通信和智能制造主導產業,南京未來科技城先后引進1500多家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03家,規上企業23家,近10萬產業人口涌入這一片區,對于基礎教育配套,特別是優質教育理念的需求接踵而來。園區負責人說,目前片區內還在規劃建設一所公辦小學,與在建初中毗鄰,并引入名校資源。
“堅持以人為本前瞻布局,抓住紫金山科技城建設契機,按照‘先配套、后產業’的思路進一步推動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表示,園區將以完善的城市配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打造一座國際化、智慧化、生態化的“長在濕地上”的數字化新城。(董翔 寧曉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