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雙節”假期中長距離出行成主流 彰顯交通物流強大韌性
為期八天的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剛剛落下帷幕,節日期間出行的火爆情形也令人印象深刻。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發送旅客總量累計4.58億人次,比較2022年同期(國慶7天假期)日均增長57.1%。其中,公路發送旅客2.9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日均增長28.1%,水路、航空、鐵路的數據增長也均比去年翻了一番。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假期出行的主流方式仍屬公路出行,旅客出行半徑以500至800公里中長距離為主,呈現“自駕游、路程長”的特點,且高速公路單日最高流量與日均流量均創新高。與此同時,“雙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超51.47億件,也超出去年同期。
中秋、國慶假期疊加,無論對交通承載能力還是交通調度體系都是一場大考。尤其是相比往年,今年因為假期長,加之杭州亞運會和政策效應的疊加影響,形成了有統計記錄以來的最熱旅游市場。無論是中遠距離成主流,還是超50億件的快遞運量,對我國交通物流的承載力都提出了挑戰。全國公路網運行總體平穩有序,充分彰顯了國內交通物流運行體系的強大韌性。
交通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轉,是假期游客出行的根本保障。這一方面得益于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海陸空交通路網體系,以及不斷增強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水平,擁有了強大的交通承載力。另一方面,得益于交通物流保通保暢的有力保障。這個“超級黃金周”,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為應對“雙節”出行高峰做了充分準備。譬如,長三角地區增開上海、杭州始發列車137列,加大出行人員集中重點地區運力投放;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管制員四班倒,加強值班值守和指揮調度,應對客機起降高峰;江蘇交通部門加強城市城鄉交通與鐵路、民航信息共享和銜接,確保交通運輸骨干通道暢通、重點樞紐平穩運行,暢通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這些努力,為廣大旅客安全出行、愉快度假提供了堅實保障。
交通先行,一通百通。“雙節”期間交通物流體系的高效運轉,再次展現了中國交通的非凡實力,也讓我們對下一次美好出行體驗充滿期待。(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和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