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30年基本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綠色技術創新中心
10月8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布消息,北京市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與超大型城市特征相適應的碳減排碳達峰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碳減排碳達峰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2030年前,形成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市級“雙碳”科技創新體系與綠色產業技術應用體系相融合的創新發展格局,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的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基本建成。
長期以來,北京市積極推動“綠色北京”建設,率先樹立減量發展理念,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加強減污降碳協同,深入推進能源清潔轉型,節能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基礎良好。《行動方案》以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堅持將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立足超大型城市特點,超前部署本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路徑,需求牽引、聚焦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系統布局、整合資源打造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依托相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各類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支持重點企業牽頭打造創新聯合體,加快推進科研攻關、創新引領、人才引育等相關工作,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行動方案》將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優勢科技資源的主力軍作用,突出“企業主導、聯合攻關”模式,在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中探索“揭榜制”“賽馬制”“里程碑制”等新型科研組織和考核方式,構建上下聯動、聯合開發、技術共享等協同推進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圍繞目標的實現,《行動方案》從4個方面部署了35項重點任務。在加強原始創新、推進底層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方面,其重點提到了氫能關鍵技術、儲能技術、汽車新能源化、能源互聯與供需互動技術、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儲存技術、負碳與碳轉化前沿技術等,并將推動低碳和零碳技術裝備攻關。
同時,《行動方案》強化場景驅動,圍繞能源消費端碳排放占比較大的建筑、交通、產業等行業節能降碳需求,加快推動綠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環園區、節能社區、低碳農業和生態碳匯六大板塊的應用場景建設,推動雙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北京市還將構建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生態涵養區和京津冀區域開展綜合技術示范,推進科技成果落地實施,為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可復制的樣板工程,引領津冀協同發展。
10月8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布消息,北京市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與超大型城市特征相適應的碳減排碳達峰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碳減排碳達峰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2030年前,形成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市級“雙碳”科技創新體系與綠色產業技術應用體系相融合的創新發展格局,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輻射力的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基本建成。
長期以來,北京市積極推動“綠色北京”建設,率先樹立減量發展理念,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加強減污降碳協同,深入推進能源清潔轉型,節能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基礎良好。《行動方案》以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堅持將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立足超大型城市特點,超前部署本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路徑,需求牽引、聚焦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系統布局、整合資源打造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依托相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各類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支持重點企業牽頭打造創新聯合體,加快推進科研攻關、創新引領、人才引育等相關工作,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行動方案》將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優勢科技資源的主力軍作用,突出“企業主導、聯合攻關”模式,在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中探索“揭榜制”“賽馬制”“里程碑制”等新型科研組織和考核方式,構建上下聯動、聯合開發、技術共享等協同推進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圍繞目標的實現,《行動方案》從4個方面部署了35項重點任務。在加強原始創新、推進底層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方面,其重點提到了氫能關鍵技術、儲能技術、汽車新能源化、能源互聯與供需互動技術、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儲存技術、負碳與碳轉化前沿技術等,并將推動低碳和零碳技術裝備攻關。
同時,《行動方案》強化場景驅動,圍繞能源消費端碳排放占比較大的建筑、交通、產業等行業節能降碳需求,加快推動綠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環園區、節能社區、低碳農業和生態碳匯六大板塊的應用場景建設,推動雙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北京市還將構建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生態涵養區和京津冀區域開展綜合技術示范,推進科技成果落地實施,為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可復制的樣板工程,引領津冀協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