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基礎設施發展量化指標明確,到2025年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記者焦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算力領域將迎來發展新機遇。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提出了完善算力綜合供給體系、提升算力高效運載能力、強化存力高效靈活保障、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等重點任務,著力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于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主要通過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向縱深演進,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各國持續加大投入。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6部門此次聯合印發的《行動計劃》從計算力、運載力、存儲力以及應用賦能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發展量化指標,引導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在計算力方面,《行動計劃》提出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算力總規模已經達到197EFLOPS。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王敬宇說,近年來,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成效顯著,但與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應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對比《行動計劃》提及的目標,到2025年我國算力總規模還將擴容50%左右,特別是要逐步提高智能算力占比,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王敬宇表示:“算力一般分為基礎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三大類。智能算力由各類專用芯片承擔計算工作,通常面向人工智能直接相關的訓練和推理的使用需求等。我們重點提到智能算力,也是在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都依賴智能算力的支持,我們現在很多大模型應用發展的瓶頸點就在智能算力上,所以對它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
在完善算力綜合供給體系方面,《行動計劃》從算力設施布局、算力結構配置、邊緣算力部署、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引導,提升算力綜合供給能力。王敬宇說,優化算力設施布局重點就在促進東西部地區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構建全國算力“一盤棋”。“我們要充分利用東西部發展算力的各自優勢,包括電力優勢和地區能源等方面的一些高效互補的優勢,實現協同發展。這樣才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強對數據中心等的各種指標的監控指導,指導各種算力合理化布局。”
在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方面,《行動計劃》重點在工業、教育、金融、交通、醫療和能源等方面進行了工作部署,打造一批算力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并提出每個重點領域打造30個以上應用標桿。王敬宇表示,這些領域基本上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行業和算力融合后可能會迎來新的增長,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算力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數字經濟的底座或者核心的生產力,我認為未來可能會形成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發展的熱潮。算力和工業、教育、金融等等的各種數據行業實現融合式發展,使各個行業在自己發展的基礎上再融合到人工智能,贏得下一個新的臺階。所以未來可能是一個算力的時代,或者說人工智能帶動的算力發展的時代,它可能會類似以前的熱力、電力等,成為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動能、新引擎。”王敬宇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巴以沖突已致超1600人身亡 以方宣布“全面封鎖”加沙地帶
- 國家發改委:將持續打造優質標志性工程 讓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共建國家人民
- 中疾控:9月全國新冠病毒感染重癥病例398例
- 中新真探:蘑菇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嗎?
- 教育部:家校社協同,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 教育部公布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計劃(2023—2025年)培養對象和培養基地名單
- 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我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9.1萬億美元 雙向投資超過3800億美元
- 中國駐舊金山總領館回應遭沖闖襲擊: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教育部: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設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名單公布
- 日本一新干線列車發生化學品泄漏事件 致6名乘客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