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規范短期健康險:嚴禁“0”費率 加強第三方銷售渠道管理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笑寒
《證券日報》記者從保險業內部獲悉,11月6日,監管部門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進一步規范了保險公司短期健康險業務的產品設計、銷售隊伍建設、信息披露、第三方面銷售渠道管理、業務回溯管理,并要求各保險公司樹立合規經營的理念。
就此次《通知》出臺的背景,監管部門表示,部分保險公司經營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存在產品設計不審慎、銷售管理薄弱、客戶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通知》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助于產品信息披露明確化、銷售人員管理規范化,有利于險企及行業的長期發展。未來,險企經營短期健康險,仍需提供針對性、差異化的產品及服務。
具體來看,此次《通知》對保險公司短期健康險業務的產品定價、銷售行為、客戶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新增了對互聯網銷售平臺的相關要求。
其中,在產品設計方面,《通知》提出,產品定價應當科學合理,嚴格按照定價的數據基礎確定各期保險費率,不得通過隨意調整精算假設等方式改變產品的費率結構,嚴禁出現“0”費率等各類明顯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況。
針對銷售人員隊伍建設、行為管理和信息披露,《通知》提出,在銷售產品時,保險公司應當將保險責任、退保約定、保費交納方式等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告知消費者,宣傳用語應當易于理解。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的保障責任、免賠責任、免賠額、賠付比例等內容是產品的重要保險責任,不得違規通過批單、批注等方式進行隨意更改,其他保險合同內容發生變化的,應當向消費者做好提示工作,嚴禁銷售誤導。
針對第三方銷售渠道管理,《通知》提出,各保險公司應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第三方銷售渠道管理。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的,應當實現理賠、投訴等服務入口全面在線化,要以顯著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在線保全、退保等服務入口,并向消費者提供在線咨詢、問答等服務功能,確保消費者可在線查詢相關業務的辦理進度。
就上述內容,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絕大部分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均能經營短期健康險。短期健康險業務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通過和互聯網平臺或第三方平臺合作銷售的模式可以迅速擴大保費收入,尤其是,近年來惠民保“遍地開花”。但“繁榮”背后,也帶來了產品開發管理不合規、營銷宣傳不規范、業務經營管理粗放、費用厘定不合理等問題,并且引發了較多的客戶投訴。因此,監管發文規范短期健康險。
眾托幫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龍格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知》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
此外,記者獲悉,11月6日,監管部門還發布了《關于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有關風險的提示》,針對產品責任設計、不當銷售宣傳詞匯等進行了提示。其中提到,在符合監管規定的基礎上,保險條款內容在保險期間內有調整變化的,應當確保告知投保人保險期間內的收費頻率和每次收取的保費金額,使用“約定延期扣費”“自動續費”等類似方式收取保費的,要進行充分說明,確保投保人準確理解。簽署的授權扣費協議應與產品的保險期間匹配,并確保告知投保人,若停止自動扣費,需如何進行操作。
談及險企如何經營好短期健康險,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黃德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產品開發設計環節,險企要科學合理地確定短期健康險產品的價格,豐富保險責任,回歸產品保障功能;在產品宣傳銷售階段,要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如實宣傳,切忌夸大事實;在產品售后服務環節,保險公司不應隨意停售,要做好產品轉換、客戶溝通、投訴處理等工作,確保產品之間的平穩有序銜接。
在周瑾看來,“保險公司要經營好短期健康險,關鍵還是要精準定位客戶群體,在做好產品精算定價和風控措施的基礎上,通過針對性的服務來實現差異化經營。并且,要通過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方式來提高客戶黏性,降低獲客成本,并實現客戶價值的深度挖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