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三年行動計劃來了!代替塑料的,為什么是竹子?
央廣網北京11月8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鶴佳 楊揚)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塑料污染難題怎么破?竹子“有話說”。為深入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加快推動“以竹代塑”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產品質量、產品種類、產業規模、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與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產品綜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綜合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
竹子有哪些妙用?能代替塑料完成哪些工作?如何選育出性能更為優良的竹子品種?
中國使用竹子的歷史有多久遠?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博士、科普作者史軍介紹,據統計,全世界的竹子有1500余種,中國就有500多種。在我國,有黃河-長江竹區、長江-南嶺竹區、華南竹區和西南高山竹區四大竹子分布區,這些區域的不同竹子主要與溫度和降水量有關。
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東亞文明某種程度上是竹子文明。史軍表示,人類早期的衣食住行與竹子密切相關。在新石器時代,無論是河姆渡文明還是三星堆文明,都找到了人們利用竹子材料經營生活的證據,如建筑房屋、作為食物來源等。
不僅如此,竹子在很大程度上滋養了中華文明的生長。通常甲骨文被認為是刻在龜甲或牛的肩胛骨上,但甲骨文按列排列的方式說明,在刻寫之前就已經有一種規定文字書寫模式的材料出現,這種材料很可能就是竹簡。但因為竹子容易腐爛,迄今為止找到最早的竹簡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竹子在哪些方面可以替代塑料?
史軍介紹,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加限制地丟棄塑料垃圾,也帶來了微塑料污染的問題,因此亟需用對環境友好的材料來代替塑料,而竹子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目前竹子能夠替代塑料的領域,首先是餐飲業中所用到的餐具,比如中國傳統的竹筷子。其次在很多家居內飾領域,竹子的材料也有很強的應用功能,各種板材都以竹子為原料,且堅固程度也很高。
事實上在過去經濟尚不發達的年代,以竹子為原材料的家居物件并不少,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竹子越來越競爭不過塑料。這是因為,對于日常消費品而言,塑料有個無可替代的特性——熱塑成型,這使得用塑料能夠輕易制成想要的形狀。而竹子的加工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材料本身的限制,天然竹材制品的形態依然以平面為主,比如竹席、案板等。
選育出性能優良的竹子品種難不難?
竹子的種質資源非常豐富,但培育優良竹子品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史軍表示,最大的難點是竹子很難開花。以毛竹為例,開花周期以60年為單位,這意味著在自然界基本不太可能實現竹子的雜交。
不過,為培育更好的竹子品種,如今也有了新的技術。第一步是先讓竹子開花。目前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努力下,可以實現竹子在試管里開花,時長大約在幾個月到一年,為新品種的選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再來改變竹子本身的特性。比如,要想提高竹材的可塑性,可以適當降低主干中的木質素含量,讓木質素的基本組織更易與纖維剝離,從而更方便地制成竹漿進行再加工。如果要提高竹材硬度,則可增強竹子本身的強度,用再生合成的技術形成建筑構件等材料。
當然,客觀理性地看待竹子的生物學功能也很重要。如果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恢復成單一的竹林,反而使實際的生態功能大打折扣。史軍表示:“進行生態修復時,不僅僅要讓這個地方綠起來,還要讓它美起來,更重要的是讓它活起來,真正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植物得到生長繁衍,昆蟲、鳥類、哺乳動物等都找到食物和棲息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