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門檻搭平臺 政策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記者 郭倩 實習生 杜益萌 北京報道
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上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穩步提升,部分行業率先取得突破,專精特新企業總體領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探索起步轉向快速發展新階段。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大會上獲悉,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同時打造滿足行業共性需求和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的“資源池”“工具箱”,引導大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
轉向快速發展階段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指數為44.3,表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探索起步轉向快速發展新階段。
報告對15.9萬家中小企業測評結果顯示,超60%參評企業在半數以上關鍵業務的生產過程中實現可視化和精益管理,輕工、石油化工、鋼鐵和食品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處于相對領先水平,專精特新企業總體領先。
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愿和投入來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規模持續擴大,數字化程度穩步提升,細分行業轉型需求更加多元。
“聯合調研顯示,超六成受訪企業2022年數字化轉型投入超過2021年,超七成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增加投入。分行業看,制造業中小企業未來三年投入信心充足,成為數字化轉型主要力量。”騰訊公司高級總監劉峰說,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日趨明確,逐步加大投入,支持相關人力資源崗位設置,采購數字化解決方案、產品及服務。
此外,市場調查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中小企業IT支出規模達812.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預計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IT支出將達到915億美元,同比增長12.6%。
持續降低轉型門檻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中小企業已普遍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必修課”,“不想轉”的情況得到大幅改善。不過,中小企業仍然面臨“不會轉”的困難,存在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難題。
記者注意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快部署,持續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
日前,在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期間舉行了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工作啟動儀式。據悉,蘇州、廈門、長春、寧波等30個市(區)將納入首批試點。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給予定額獎勵,探索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根據財政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在2023年至2025年分三批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2023年選擇30個左右城市開展試點工作,此后根據實施情況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工信部將從政策支持、路徑引導、服務支撐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路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大力推廣、持續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打造更多符合地方實際的經驗模式和典型做法。
與此同時,相關舉措將進一步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徐曉蘭表示,將促進供需匹配,發揮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APP作用,培育一批優質數字化服務商,開發集成一批“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打造滿足行業共性需求和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的“資源池”“工具箱”。
促進鏈式轉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資金、人力、技術等硬約束,需要進一步促進大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
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總經理龐松濤認為,工業互聯網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實施路徑。要進一步夯實工業數字基礎設施,推進生產智能化,包括公共服務平臺和敏捷式技改,帶動中小企業集聚的產業集群規模化技改,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
“需要重點面向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推動更多中小企業上平臺,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加速鏈式數字化轉型。”龐松濤說。
“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依托大型企業成熟的技術能力、連接能力和生態能力,開展數字化轉型實踐。”劉峰表示,大企業要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提供“小快輕準”的“工具箱”“服務包”,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
對此,徐曉蘭說,將打造良好生態支持大企業建云建平臺、中小企業用云用平臺,引導大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組織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等活動,持續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