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 協同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系統治理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18日)就《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進行解讀,要求檢察機關認真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協同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系統治理。
自2021年起,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經連續三年突破千億件,快遞大量使用也帶來了大量包裝廢棄物。國家高度重視快遞業生態環保工作。2023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全面建立,電商、快遞行業經營者快遞包裝減量化意識顯著提升,大型品牌電商企業快遞過度包裝現象明顯改善,同城快遞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比例達到10%,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
最高檢表示,快遞業作為新興業態,近十幾年來發展迅速,與之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尚在探索完善之中。快遞包裝廢棄物給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快遞行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為避免行業重走“發展—污染—治理”的老路,更需要發揮協同作用,開展預防性工作,切實減少快遞行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問題治理涉及多個職能部門,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工程。最高人民檢察院協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等職能部門共同發力,聚焦郵件快遞包裝污染環境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現場調查、座談調研、量化評估等舉措,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加快完善配套治理機制。
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 促協同、防未病、抓實踐
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需要多部委、全行業、上下游全方位協同發力。
一是重點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督促協同作用。國家郵政局、商務部等職能部門針對這一問題已經采取了治理措施。通過行政規范和企業具體實踐,商品包裝、電商包裝、寄遞包裝垃圾減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結合行業發展速度看,綠色治理壓力依然比較突出。檢察機關從維護生態環境公共利益出發,參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郵政局組織開展的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和郵件快遞包裝固體廢棄物治理專項行動,與多部門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理路徑,加快問題解決。
二是推動實現預防性公益訴訟從“治已病”到“防未病”的最佳狀態。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理路徑,實現對行政執法監管、城市綜合治理的補強助推作用,以法治力量凝聚行政監管領域合力。
三是助推行業開展具體應用實踐。通過與相關行業主體開展座談溝通,引導快遞企業和行業協會履行環境責任、規范合規經營,促使行業頭部企業提升對自身環境保護義務的認識,推動各方形成共識,為上下游主體共同參與開展全鏈條治理、促進新興業態規范有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下一步,最高人民檢察院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抓好《行動方案》貫徹落實,與各部門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協作治理,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推進全鏈條、全系統治理,推動完善郵件快遞包裝固體廢棄物“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科學方案,推動快遞服務理念、社會消費理念的雙重深層次變革,促進電商、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貢獻檢察力量。
(總臺央視記者 程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