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警報中心落戶懷柔科學城
3日,懷柔科學城又添一個國家級中心——國際空間環境服務組織中國區域警報中心,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掛牌運行。未來,這個能監測預報太空中“風雨雷電”的中心,將面向全球發布太陽系以及東半球具有精細化區域特征的空間天氣預報。
2024年至2025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期,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將大幅增加,會威脅衛星、通信、導航、電力等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系統。2024年元旦就發生了一次太陽耀斑事件,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幾十億顆巨型氫彈同時爆炸。這次事件造成地球太平洋區域短波通訊中斷,頻率在30兆赫茲以下的信號丟失或中斷現象持續超過60分鐘,我國因未處于向陽側,沒有受到影響。而中國區域警報中心可以通過密切關注太空中的“風云變幻”,及時發布預報。
該中心成立于1992年,設有地球物理預報中心、空間環境預報中心、電離層預報中心和太陽活動預報中心4個分中心,此次遷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際子午圈計劃總部大樓后,一張天地基聯動監測的網開始織密。
近日,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進入聯調試運行階段。正式運行后,它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該中心將利用子午工程、“夸父一號”衛星等天地基監測數據,支持完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的空間環境保障任務,與國際其他區域警報中心進行快速數據和預報產品交換,獲得全球空間天氣預報產品。
3日,懷柔科學城又添一個國家級中心——國際空間環境服務組織中國區域警報中心,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掛牌運行。未來,這個能監測預報太空中“風雨雷電”的中心,將面向全球發布太陽系以及東半球具有精細化區域特征的空間天氣預報。
2024年至2025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期,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將大幅增加,會威脅衛星、通信、導航、電力等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系統。2024年元旦就發生了一次太陽耀斑事件,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幾十億顆巨型氫彈同時爆炸。這次事件造成地球太平洋區域短波通訊中斷,頻率在30兆赫茲以下的信號丟失或中斷現象持續超過60分鐘,我國因未處于向陽側,沒有受到影響。而中國區域警報中心可以通過密切關注太空中的“風云變幻”,及時發布預報。
該中心成立于1992年,設有地球物理預報中心、空間環境預報中心、電離層預報中心和太陽活動預報中心4個分中心,此次遷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際子午圈計劃總部大樓后,一張天地基聯動監測的網開始織密。
近日,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進入聯調試運行階段。正式運行后,它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該中心將利用子午工程、“夸父一號”衛星等天地基監測數據,支持完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的空間環境保障任務,與國際其他區域警報中心進行快速數據和預報產品交換,獲得全球空間天氣預報產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