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三線一單”成功通過審核
廣東省廣州市“三線一單”階段性技術成果近日通過廣州市政府審定,并上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下一步,廣州市將按照要求推動“三線一單”成果數據落地應用,將成果轉化為管理要求,為區域發展、空間規劃提供重要參考。
“總結廣州市的經驗,概括起來就是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四個保障和強化成果審核。”生態環境部環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編制過程中,廣州市堅持將“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擺在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部署推動,不斷借鑒和摸索,逐漸形成了一套符合廣州實際的工作模式。
從2018年底開始啟動“三線一單”編制起,廣州市主要領導就專門聽取匯報并作出明確指示。分管市領導多次組織召開全市工作會議,部署、推動、協調編制工作,集中研究和審議成果。各區政府也成立了協調小組,建立健全政府牽頭、多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同步推進相關工作。
在資金保障方面,廣州全市投入資金約3000萬元,是全省資金投入最多的地市;在技術保障方面,聘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作為技術牽頭單位,組建由中國環科院、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華南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組;在人力保障方面,抽調專門人員成立了“三線辦”,專職負責編制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推進;在制度保障方面,實行周例會制度,強化應用導向,對每一個階段的技術成果進行管理銜接,協調解決編制過程遇到的問題,確保技術編制與行政管理不脫節。
除了強有力的組織和保障措施,在編制過程中,廣州市還堅強化成果審核。今年2月底,廣州市組織中國環科院等13名國內權威專家對“三線一單”中期成果進行審核,專家組一致認為中期成果突出了廣州區域定位和發展特征,初步構建了符合廣州實際的生態環境管控體系,為區域發展規劃、空間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同時,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強化統籌,與各區各部門通過現場調研、宣貫會、函文來往等多種形式,在不同階段開展了多輪交流對接,始終保持著密切溝通和互動,協調各區各部門共同深度參與到“三線一單”編制工作。
“三線一單”成果也開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2月25日公布的廣州市工業產業區塊劃定成果,充分吸收了現有“三線一單”最新成果,使得工業產業規劃分布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