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回應疫情后外資企業相關熱點問題
發布會披露RECP協定工作進展 商務部回應疫情后外資企業相關熱點問題
“聰明的企業家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在京舉行發布會,介紹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透露,第三屆進口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中國上海舉辦,總體的框架與前兩屆大體一致,包括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這三大板塊。此外,發布會還披露了RECP協定的工作進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逆勢上揚
有媒體指出,因疫情影響外需疲軟,很多外貿企業因缺少訂單被迫停產。會上,商務部部長鐘山就此回應稱,受疫情影響我們的企業非常困難,比如資金緊張、訂單下降,產業鏈、供應鏈風險上升。對此,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研究出臺多項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比如現在的出口退稅速度加快了,原來要十幾天,現在縮短到一個星期左右。擴大信用保險覆蓋面,現在中國信保已經為11萬家企業提供了幫助。外貿企業原來多數是單一做出口的,現在出口受阻之后,政府支持他們出口轉內銷。”鐘山透露,4月份出口企業內銷額增長17%。
同時,他也指出,國際市場需求下降但不等于沒有需求。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額下降了4.9%,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逆勢上揚,占比大幅度提升。
王炳南補充稱,2013年-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過了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了1100億美元,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接近8000億美元。疫情發生后,“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總體保持平穩。1-4月份,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以人民幣計價同比增長了0.9%,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的直接投資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長了13.4%。
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關于疫情背景下拉動消費相關工作,鐘山稱商務部將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全國現在只有13萬家連鎖便利店,數量還是大大不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還有菜市場也是如此,總體水平也還不高。”同時,商務部將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步行街對城市的消費影響很大,2018年底,商務部在全國啟動了11條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實現營業收入1250億元人民幣,增長17%。下一步將啟動第二批試點。”
鐘山還透露,商務部將大力支持餐飲業、家政服務業等生活服務業。“餐飲業占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1%,吸納就業2100萬人,我們要大力支持各地餐飲業發展,推動餐飲業更加綠色、健康、安全。另一個重點是家政服務業發展,家政服務一頭連著農村,一頭連著城鎮。去年我們國家的家政服務業收入超過6900億元人民幣。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做好這項工作。”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擴大開放
疫情發生后,有聲音指出外資企業考慮撤出中國。就此,鐘山回應稱,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要擴大開放。我們要不斷放寬市場準入,縮減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的開放。我們要增強區域協同開放,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實施,促進區域互動開放,帶動全面開放。
鐘山透露,2013年以來我國建立了自貿試驗區18家,這18家自貿試驗區利用外資占全國的15%。下一步,我們要擴大自貿試驗區的范圍,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推動出臺新的開放舉措。同時,我們要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中國利用外資的優勢是很明顯的,中國有豐富的、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中國有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中國有14億人口的市場。我相信,聰明的企業家不會放棄龐大的中國市場。”
爭取年內簽署RECP協定
會上有媒體詢問關于疫情影響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CP)協定的進展,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去年11月相關聲明指出,15國已經結束了RECP協定文本的談判,實質性結束了所有市場準入談判,要求各方對文本進行法律審核,以便2020年能夠簽署協定。對于文本的法律審核,現在已經完成了將近80%,目標是在6月底之前能夠對文本完成法律審核。
他指出,在RCEP談判中東盟是起中心的作用,中國一直支持東盟的中心地位,推動做好年內文本審核和協定簽署工作,爭取在年內領導人再次開會時能夠簽署RCEP協定。“我們認為,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下,年內如果簽署RCEP協定,對于我們本地區應對疫情給貿易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疫情過后,本地區經濟要實現迅速、強有力的復蘇,RCEP協定簽署具有重要意義。”
脫貧攻堅
國務院扶貧辦:已經銷售扶貧產品323億
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在京舉行發布會,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受邀介紹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有關情況。劉永富在會上再次明確,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不變,絕不因疫情而留下鍋底;現行扶貧標準不變,既不降低也不拔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節點不變,既不推遲也不提前。
會上,劉永富表示,現在監測發現,只有少量返貧情況發生,而且這些返貧不完全是因為疫情。根據監測,容易返貧的和邊緣戶容易致貧兩類人在今年增加了38萬。增加的38萬人,加上去年已經發現的幾百萬人,一并納入監測和幫扶機制,我們會采取措施把它彌補起來。比如務工減少了,我們就在當地開發一些公益崗位,不出去打工也可以在當地發展一些產業來彌補。疫情有影響,但是我們采取措施,可以克服。
劉永富還透露,今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加了15.8%,同時中央也要求,各地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只增不減。“我們現在扶貧資金有專項扶貧資金,有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金融資金,還有社會幫扶資金,投入是不小的,能夠基本滿足打贏攻堅戰的需要。”在扶貧過程中,生產銷售當地的土特產是普遍的典型做法。受到疫情影響,相關產品的銷售受阻,記者了解到,國務院扶貧辦就此已經做出專門部署。
劉永富在會上介紹稱,目前已在西部地區開展扶貧產品的認定。所謂扶貧產品,即有貧困群眾參與、能夠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產品才是扶貧產品。“目前我們已經認定了4萬多個扶貧產品,商品價值量大概是3900多億元,以后還要繼續認定,現在已經銷出去了323億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