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出現的是醫生
第一個出現的是醫生
2057名到會者中,最早被請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通道”與記者見面的,是一名醫生。
“我叫王辰,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工作,我的專業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5月21日,人民大會堂,這位醫生做完簡短的自我介紹后,又補充了一句,“是個臨床醫生。”
其實,在與新冠病毒搏斗了幾個月的中國,很多人都已聽說過王辰醫生:他2月1日去了武漢,在疫情最為嚴峻、醫院一床難求的情況下,他建議將大型場館改造為方艙醫院。后來,建設方艙醫院被認為是“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用王辰的話來說,方艙醫院可以視為“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
對于這些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政協委員,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評價:“醫療衛生界委員身先士卒,沖鋒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當中既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專家,也有許多公眾并不熟悉的業界翹楚。”
比如王辰,他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校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但在“委員通道”上,他只介紹自己是“臨床醫生”。
武漢戰疫歸來,談及大疫之后痛定思痛、如何完善公共衛生體制時,他今天給出的第一個“藥方”,是進一步加強醫學教育,吸引優秀人才從醫。
“重要的是能夠燦爛其職業前景,嚴格其培養過程。”他說。
這個“藥方”,是他的一貫主張。兩年前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他就說過:古今中外都要求高素養的人來當醫生,需要形成“最優秀人員從醫的機制”。
去年兩會,他談到一個自己擔心的現象:“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醫,這在歷史上從未有過。這個現象足以引起我們警醒。”
為了強調維護醫生職業前景應是一種“基本社會意識”,他還打了個比方——黃河上游的樹木被砍光的時候,發現下游洪水泛濫再去種樹就晚了。
新冠肺炎疫情中,醫務界同行“淋漓盡致”展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對人民健康的深刻尊重。
今天,他還呼吁加大對醫學研究的支持,建議設立更高級別的“國家醫學科學院”,賦予其規劃、統籌、引領國家醫學健康研究和管理有關科技資源的職責;設立國家級的醫學健康科學基金——其實,他去年的一項提案,就是設立“國家健康科學研究基金”。
履職這三年,他呼吁過關愛塵肺病人,建議過“普遍設立戒煙門診”,敦促過領導干部嚴格執行《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他連續兩年提出,要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給社區基層醫生創造良好條件。縱觀這位呼吸科醫生的建議,大都與他的一線臨床醫生視角有關。
兩年前,他在協和醫學院畢業典禮上叮囑學生們說:“現在你們應該是謙恭,再成熟一些后變得謙和,但永遠沒有比謙和更高的層次了。”
2020年,從投入使用到休艙,武漢的16家方艙醫院共收治1.2萬余名患者。后來,這些醫院送給他16張工作證留作紀念。這位醫生表示:“我至為珍惜,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