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談服務高質量發展 “一粒米是谷物,做成飯才是糧食”
“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驟然來到面前。”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用這句話來形容眼前的重任。
2020年是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的決勝之年。當前受疫情影響,經濟強省江蘇,同樣面臨新狀況、新特點。如何在生態環境領域創新機制,服務高質量發展?江蘇有高招。
集成背后的管理智慧
“一粒稻米只能算是一種谷物,做成米飯才算是食物。”這是王天琦對當前江蘇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的總結。
園區經濟占據江蘇經濟的半壁江山,“某種程度上,園區環境治理水平決定了江蘇綠色發展的底色”。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影響評價及排放管理處處長戴明忠說,產業園區匯集大量工業企業,既是全省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也是治污攻堅的主戰場。
當前,產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不完善,企業污染治理難、排放達標難,少數中小微企業治污成本高,一些隱性的環境違法問題查處難。這些問題成為困擾產業園區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制約著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王天琦說:“對此,僅靠單一政策來解決,效果往往不明顯。只有綜合施策,集成發力,推進園區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此,2019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科技廳、商務廳研究制定了《江蘇省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方案》,圍繞優化環境準入管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監管、統籌推進園區污染治理、完善支持綠色發展有效措施等4個方面出臺了16項改革舉措。
吳江紡織產業園建設焚燒污泥供熱工程,在解決污泥問題的同時,增加了蒸汽熱能,取得多方面效益。南京江北科技園利用園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建設人工生態濕地工程,通過生態自凈既減少了污染負荷,又擴充了環境容量。泰興經濟開發區內化工企業全部配套建設污水預處理設施,所有排放污水經刷卡排污系統接入園區污水收集管網,實現污水排放濃度與總量“雙控制”……
“通過共享污染治理設施,降低企業治污成本、提升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時,增加企業的議價權,打破壟斷。”王天琦說,要為企業減負,增加企業的市場活力。按照共享治污、集約建設的理念,推動園區為中小企業建設一批共享的環境治理設施。除此之外,“生態安全緩沖區”“廢水委外處理”也成為集約思路下的新名詞。
出臺首部環境領域企業產權保護文件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近期出臺《關于在生態環境監督管理過程中加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見》。作為首部省級層面出臺的加強企業產權保護方面的專項意見,從政策法規、環境監管、行政執法、監督督辦等六大方面,提出了加強企業產權保護的意見,一經發布后便引發社會熱烈關注。
“對企業污染排放實施監管,是生態環境部門的法定職責。監管的前提是了解,要做到精準監管、有效監管,就必須弄清楚企業擔心什么、期待什么。”王天琦告訴記者,“企業的擔心,往往是政策的痛點,企業的期盼,理應成為政策發力的方向。”
企業期待能享有公平的政策環境,期盼政策能夠連續穩定;擔心監管頻次過高,牽扯經營精力,期盼有一個更加合理的監管環境;擔心執法太隨意,自由裁量太任性,期盼職能部門更加規范執法。
“執法監管不是貓鼠游戲,更不是關停整治的代言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執法監管也是保護和支持。”王天琦說。2019年以來,江蘇省統一使用移動執法平臺,全省覆蓋、互聯互通、實時傳輸、全程留痕,生態環境執法人員開始在鏡頭下執法;全面推行規范化執法“543”工作法,統一完善自由裁量基準;出臺《江蘇省生態環境部門行政敗訴案件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強化環保行政責任追究。同時,完善產權保護救援機制,拓寬暢通申訴渠道,企業的合理訴求能夠得到有效回應。
然而,如果要僅依靠3000多人的執法隊伍,對全省14萬家企業進行有效監管,顯然力不從心。依托衛星遙感、無人機、走航車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建立完善“互聯網+監管”制度,最大程度減輕人為因素,減少執法干擾,降低廉政風險,同時準確發現和預警企業環境污染問題,便于企業改正環境違法行為。
“廳市會商”主動服務地方政府
“懇請省廳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助推重大項目早落地、早見效,并幫扶指導南通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2020年3月20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與南通市的廳市會商會議首次采用“云會商”的形式。會上,南通市副市長陳曉東圍繞南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兩個方面,直奔主題,提出請省生態環境廳協調支持的12個事項。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經過前期認真研究,充分準備,當場回應,逐一解答。
“今天議定的事項,會后將建立交辦清單,由環評處具體負責,設立時間表、明確責任人,盡快向前推進,同時建議南通具體指定一個部門和負責同志,一一對接。建議雙方建立定期的會商機制,每個月會商一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當場明確提出要求。
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生態環境部門不但要守好底線,確保約束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還要盡全力為經濟發展分憂。“今年我們有很多重大機制創新,得到了基層的普遍歡迎。”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處長張雷告訴記者。
除了上述提到的與地方黨委政府加強溝通,解決重大項目落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污染防治難題的“廳市會商”制度外,江蘇省廳還建立“金環對話”機制,加強政、企、銀互動,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與住建、交通、海事、氣象、工商聯等部門密切合作,定期會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與應急管理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共同做好生態環境領域安全監管,切實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即使面對當前較大經濟壓力,“我們仍將堅持以服務促達標,真心實意幫助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解決治污難題、提振發展信心。”王天琦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全國人大代表程寒飛:水生態修復需要長期調理順應自然
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水生態修復是中醫式的長期調理過程,必須順應自然、久久為功,且要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詳細] -
全國人大代表談用多種方式助力高質量發展 治蜀興川之路越走越寬
正值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聽完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波表示很振奮。[詳細] -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呂文艷談復工復產 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湖北高質量發展
在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優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方面,湖北省生態環境部門切實做到有需要有服務,無需要不干擾,在當好“店小二”的同時,大膽改革創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