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維修新政落地 助力廣東產業鏈向高端延伸
中新網廣州5月28日電 (唐貴江 陳琳 林繼新)近日商務部、生態環境部和海關總署發布2020年第16號公告,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來自境外及境內的全球維修業務。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相關負責人28日介紹,按照原規定,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保稅全球維修業務須報商務部等相關部委審批,存在審批周期長、項目投產不確定等問題。16號公告發布后,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數控機床、通訊設備、精密電子等55類產品的保稅全球維修業務,由所在綜合保稅區管委會會同當地商務、海關等部門共同研究確定并制訂監管方案,并向省商務廳、直屬海關備案,即可開展業務。商務部等相關部委不再實施個案審批。
公告同時要求,綜合保稅區管委會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定期組織對區內企業維修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評估,督促企業及時處置維修過程中產生或替換的邊角料、舊件、壞件等,并按照規定對違規企業進行處理。
目前,廣東地區保稅維修產業初步實現集聚發展。2019年區內保稅維修進出境貨值441.39億元,同比增長41.5%。以深圳海關為例,該關積極培育保稅維修產業發展,目前區內已有35家企業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產品范圍包括通訊設備、智能手機、計算機主板、無人機等高新技術產品,今年1-4月,共計有4.58億產品入區維修。
據悉,今年廣東省綜合保稅區數量達到5個,依據該政策均可在區內實施,這將進一步吸引維修企業入駐綜合保稅區,促進廣東省產業鏈條向高端延伸。(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