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醫融合守護煤礦工人健康
“國際上,塵肺病占所有職業病發病比例平均不足10%,而在我國占90%。2018年,煤礦工人新發塵肺病例數占全國新增塵肺病例數比例仍高達8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袁亮,30多年來一直特別關注煤塵帶來的人體健康危害。他痛心地說,實際煤礦工人塵肺發病人數遠高于報告病例數,煤礦粉塵對煤礦從業人員的不利影響已遠遠超過安全生產事故。
據安徽理工大學工業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團隊調研分析,目前,主要有3個瓶頸問題需要解決:一是粉塵產塵機理與致病機理等基礎研究薄弱,理工醫交叉融合不足;二是我國傳統煤礦粉塵防控技術裝備難以有效適應礦山復雜工況條件,煤礦工人職業安全健康保障水平低,關鍵技術裝備缺乏;三是職業衛生監管和職業病防治服務能力不足,相關職業安全健康標準及政策亟待更新。
袁亮有一個煤礦職業安全健康的科學構想。他說,這個科學構想基于理工醫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高新信息技術為支撐,創新科學研究方法,以煤礦無害作業、職業病精準治療和職業安全健康智能預警為核心,最終實現煤礦從業人員職業生命全周期職業安全健康。
具體來講,解決粉塵問題應分三步走。第一步,力爭2025年粉塵致病機理、粉塵分源精準防控技術與裝備、塵肺病早期無創篩查技術與裝備等取得階段性突破。第二步,到2035年煤礦無塵化作業、塵肺病精準治療、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智能預警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杜絕煤礦粉塵對從業人員的健康危害,做到井下空氣辦公室化、塵肺病零發病,實現煤礦從業人員職業全周期健康。
為保障煤礦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袁亮還有幾個建議:首先,健全行業標準、法律法規和宣教機制,加強法治保障體系建設。其次,要重視重大項目規劃及協同攻關,為煤礦粉塵和職業病科學防控提供支撐。第三,要重視高校理工醫交叉學科建設,為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保障。第四,重視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為技術裝備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