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民生

      北京圍剿“新冠”的30天 一場“百米沖刺”的長跑

      戴軒 發布時間:2020-07-10 09:21:00來源: 新京報

        圍剿“新冠”的30天

        56天零病例后,“西城大爺”的確診在北京掀起一片波瀾。

        數月相持后,“新冠”似乎早已敗退。相比數月前“外防輸入”的阻擊戰,如何撲滅城內突如其來的“火勢”,似乎更考驗技巧。

        對“1號病人”的流調連夜展開。22小時內,北京通過溯源、采樣,鎖定了新發地批發市場,隨即,這個占地面積1680畝、日客流量近6萬人次的“北京菜籃”連夜關閉。

        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成為常規手段。27天里,北京日檢測量擴容到50萬人次,而在上一輪疫情時,最大的日篩查量是1700人次。

        數月累積的經驗與資源,讓這場疫情得到了最快的控制。之后的二十多天里,所有新增病例都與新發地有或強或弱的關聯,驗證了最初22小時的推論;“圍剿戰”的第26天,新增病例歸零。

        這一次,“新冠”沒能潛伏太久。

        56天后 “新冠”再臨

        這本是現場組解散的前一天。

        北京市疾控中心北院,二樓,今年1月開始,一間間屋子被陸續貼上聯絡條、搬進一臺又一臺電話和電腦,成為北京對抗“新冠”的后方大本營。

        竇相峰和翟曙光,一個來自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一個來自放射衛生防護所,在這里成了同一個組的戰友。小組是臨時成立的,來不及取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就叫現場組。組員們負責流調采樣、輸入性病例密接管理、信息報告處理等工作,有關“新冠”的一切情報,首先在這里合流。

        “新冠”似乎已偃旗息鼓了。

        6月6日,北京連續42天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二降三”;之后的4天,零增長仍然保持。竇相峰6月10日晚上10點收到通知:現場組準備解散,明天開始復工復產;3個小時后,一條消息讓安靜的夜晚炸開了鍋。

        “西城大爺”來了。

        對于這個時隔56天后出現的“1號病人”,在官方通報前,消息就已不脛而走。最大的討論,聚焦于“西城大爺”究竟如何感染,很快,網上流傳開來多個版本:他曾去過吉林、他的家人曾去過吉林、他用備用手機掃健康碼騙過大數據。

        民間在對新增病例“雙無身份”進行本能求解——“西城大爺”無出京史、無外來人員密接史,這怎么可能?諸多猜測,最終總與京外感染關聯起來,人們相信,北京不可能再有新冠。

        竇相峰同樣處于疑惑之中。突如其來的新發病例,一片空白的流行病學史,這是最讓流調人員頭疼的情況。如果找不到傳播鏈,意味著無從“堵漏”,人群中還隱藏著多少感染者,也不得而知。

        根據規定,醫療機構發現陽性樣本后,要送往北京市疾控中心復核。復核結果出來前,對“西城大爺”唐先生的流調已經連夜展開。凌晨4點,竇相峰睜開眼,細細研讀了西城區疾控發來的首份流調報告,諸多問題仍困擾著他。一早,他穿上防護服,和西城區疾控的同事一起,進入唐先生所在的北京宣武醫院隔離病房。

        “1號病人”與一日溯源

        與唐先生的交談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找不出感染源頭,讓竇相峰“感覺特別不好”。

        一開始,竇相峰的推測,與民間有吻合之處:大概是在京外感染。如果不是,可能新冠病毒具備了超出人類現有認知的特性。前者是基于北京對境外來京、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的嚴格管控,后者是基于唐先生在今年1月22日與確診病例有過接觸——如果是這樣,新冠病毒的潛伏期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第一個推測,在見面后被很快打消。竇相峰留意唐先生的狀態,對方緊張、懊惱、無助,想不通自己怎么就病了,“很真實,也很坦誠,不像有所隱瞞。”對于流調人員反復提出的一些問題,唐先生也給出了前后一致的回答。再結合其他方法對其行程進行回溯,確實沒有出京經歷,可能性進一步明確了,他是在北京被感染,這個答案,讓竇相峰的心情比來時更為沉重。

        “我們把排查的重點放在他曾去過的各類密閉場所,引導他回憶當時種種細節。比如,他說31日去過樂圖空間,我們追問他做什么了、之后去了幾層,他便想起來還去地下打了臺球,我們進一步問,當時場景如何、有多少人。”

        對于“1號病人”,流調員萬分謹慎,在找到源頭前,不敢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風險點。對其密接者的界定,也在原有的發病前4天基礎上,往前再推了3天。

        流調是事后展開現場追查與防控的基礎。最初,沒有人預料問題出在新發地,但在流調報告中,這一關鍵地點被記錄下來,并明確了唐先生詳細的行動路徑——他是購買食材的老手,目標明確,進入新發地直奔牛羊肉綜合交易大廳,在三個攤位前停留,前后不超過20分鐘。

        11日上午,西城、海淀、豐臺、通州等各區根據流調報告迅速展開調查,對唐先生去過的臺球廳、冰箱里保存的食品、去過的商超攤位等進行大撒網式的調查。12日凌晨,眾人匯總各區反饋的情況,在紛繁的數據和表格中,一條線索格外打眼。

        眾多位點,唯有新發地批發市場檢出了陽性,包括案板、刀把、廁所等多處。

        這個結果,就像一支軍旗,指向了敵人的巢穴。

        鎖定新發地

        新發地批發市場,供應全北京近7成的蔬菜及大量的豬肉、牛羊肉、果品,是名副其實的北京“菜籃子”。

        2019年,新發地批發市場交易量1749萬噸、交易額1319億元,在全國4600多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中,連續17年雙居第一。

        可觀的營業體量背后,人員往來密集。每天,近6萬人次的客流聚集于此,交談、交易、將貨品帶入帶出。如果新冠在這里流竄,后果不堪設想。

        唐先生確診的第二天,市疾控中心集結了本中心及10個區疾控共130余人,進駐新發地。

        翟曙光是北京市疾控中心現場采樣組組長。當他和同事進入地下一層的牛羊肉綜合交易大廳,幾乎本能感到了大規模傳播的風險。

        大廳同時出售牛羊肉、水產、豆制品,攤位眾多、空間密閉、通風條件差。6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何先生治愈出院時,回憶26天前自己前去買肉的場景,心有余悸的還是,“那兒的空氣可能太濃了”。

        疾控人員的任務分成兩大塊,一是對環境進行采樣,看看究竟哪些點位被污染;二是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控制現場,對所有人進行核酸檢測。

        “我們重點關注案板、刀、臺面、秤,這些攤主自己能接觸到的東西,采了一百多個攤位;很怕出現經空調傳播,對進風口、出風口也進行了采樣。那兒環境不好,懷疑已有人感染,就叫他們都集中管理了。”翟曙光回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6月12日,市區疾控在新發地采集出了40份環境陽性樣本,517人中,45人咽拭子陽性。

        13日凌晨3點,新發地市場仍有商戶與工作人員在忙碌,正埋頭于采樣的竇相峰得知市場封閉的消息,隨后,所有人禁止離開。當日,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宣布,北京將對5月30日以來與新發地市場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開展核酸檢測。

        此時,距離“西城大爺”確診僅花了2天。

        13日開始,北京此輪疫情迎來高峰,連續7天,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均在20人以上。13日與14日確診數最多,均為36人,有超過一半的確診者,為流調溯源采樣發現。

        “6月11日到7月4日,北京累計報告334例確診病例,47%是新發地市場工作人員,其中絕大多數在隔離期間發病,這證明最初的感染者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控制。”竇相峰說,“新發地的人流量太大,從業者多為外來人員,遇到危機,人的本能是回家。如果沒有第一時間確定和封鎖新發地,很難想象疫情會以怎樣的速度和范圍擴散,會不會重演武漢的事態。還好,北京前期的溯源與處置,基本是無懈可擊的。”

        對于北京的迅速響應,外界不吝好評。

        6月18日,新發地相關疫情剛剛到來一周,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北京疫情已經控制住了。

        6月3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北京整體防控策略是精準防控,可以把有關病例追蹤得非常到位,這一防控路線,堪稱國內防疫的模板。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研究員王全意看來,北京得以如此高效地處理這一輪突發疫情,離不開此前數月積累的大量經驗和資源。

        布局新冠“照妖鏡”

        張代濤已經很久沒有回過家了。

        新發地疫情暴發后,孩子被送回父母家“寄養”,辦公室成了他工作與生活的全部區域。靠著墻堆著折疊的行軍床,書桌旁的塑料臉盆里放著牙刷、漱口杯、毛巾、洗發水,隔著一個文件柜,住著同樣在單位日夜加班的同事。

        他是北京市疾控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副所長,負責管理實驗室——整個疾控中心最高危的地方。北京所有確診病例的咽拭子都在這里接受復核;現場采集到的環境樣本,同樣要送來此處,這里是名副其實的“紅區”。

        界定病毒存在與否的方式有很多,核酸檢測是金標準。這項技術就像一面照妖鏡,通過讀出新冠病毒穩定而獨特的兩個基因片段,驗證人與物是否被這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生物所侵染。

        首輪疫情時,“照妖鏡”遠沒有這么多。最大一次規模的核酸篩查,數量是1700人次,放在現在看,是微不足道的數字,但在當時調動了半個北京城的疾控力量。吃力之處,主要在實驗室的檢測能力——當時,北京市疾控中心也只有6臺PCR(聚合酶鏈式反應)儀,日常主要承擔流感、諾如、鼠疫病毒等的檢測工作,行有余力;新冠一來,中心實驗室病毒檢測單日最高量達600多份,在聚集性疫情面前,這個通量也捉襟見肘。

        當時,核酸檢測還不是一個全民皆知的詞匯,就連疫區中心的武漢,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核酸篩查。短短幾個月后,“核酸了么您吶?”“陰著吶!”成為北京的民間段子,一個集中監測點的日采樣量,可以直逼一萬。

        截然不同的檢測能力,是迅速、大范圍開展篩查的基礎。

        “對比這兩波疫情,第一波是散發、單個的病例,來源清晰,我們卡好入口的點位,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測;新發地是突如其來的本地疫情,由一個病例引出一個市場,這個市場體量之大,所波及到的人群之廣,如果沒有即時介入,后果不堪設想;但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核酸檢測結果,戰線必定會拉長。”王全意說,“我們在上一輪疫情時積累的經驗、兩個月‘空窗期’中積攢的資源,是這次快速應對的基礎。”

        首輪疫情平息后,為了防范可能到來的秋冬季疫情反彈,北京對核酸檢測進行布局。

        今年4月,北京世紀壇醫院的空地一隅搭建起了白色的方艙實驗室,以往要送往疾控的鼻咽拭子標本,可以在醫院接受初檢;北京同仁醫院急診樓的一片病房被改造為實驗室,原本,醫院檢驗科只有數人持有PCR檢測資質,“新冠”以后,二十多人接受了培訓。

        隨著疫情防控推進,核酸檢測的規模不斷擴大。最初,只有新發地相關人員接受檢測,之后,新發地周邊地區、封閉小區、中高風險地區乃至一些低風險地區的居民也開始接受檢測。在醫院,核酸檢測門診成為最火爆的科室,人們出于篩查、就醫、出京等動機,將號源一掃而光。

        “西城大爺”確診時,北京有98家機構可進行核酸檢測,日檢測量超過9萬人份。

        支撐這些龐大的檢測需求的,除了硬件,還有軟件。

        6月20日,西城區新街口集中采樣點首次面向普通居民開放。市民張開嘴,護士會手持兩根采樣棉簽采集咽拭子,之后,一根放入單管,一根放入混采管——混采管內共收集5人的樣本,首先接受檢測,如果陰性,5人同時“放行”;如果陽性,對應的5個單份樣本接受二輪檢測。

        這一極大提高核酸檢測效率的方法能在北京推廣,有賴于三個月前的標準儲備。

        北京市疾控中心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穆效群回憶,今年3月底,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德國有了混合采樣檢測的方法,著手進行評估。他們設計了實驗,通過對弱陽性樣本的檢測,評估混采對靈敏度的影響。隨后調整了指標,將德國5-10份混合量控制在3-5份,且為了保證陽性率,最終確定在采樣環節而非檢測環節對標本進行混合。4月,混采指南出臺,之后,所有具有資質的機構,都可以據此來采樣檢測。

        在諸多加持下,6月11日到7月7日,北京得以完成超過1100萬人次的檢測量。

        “百米沖刺”的長跑

        從前方到后方,幾撥人馬都在埋頭苦干。

        對新發地市場和京深海鮮市場的環境采樣,持續到7月,每多一份陽性,就多了一條溯源的線索。翟曙光和同事經歷了“冰火兩重天”。新發地占地1680畝,每一個角落都被他們用腳步丈量過。戶外烈日當空,穿著猴服來回走動和采樣,像裹著保鮮膜蒸桑拿;冷庫是另一種滋味,最低溫度為-20℃,人在里面待兩三分鐘,就會凍到全身僵硬。從業以來,他們從未與這么多“動物”打過交道,光某一種水產品就采了近兩萬條。高溫天氣下,無人問津的肉品、水產、蔬果不斷腐爛,空氣中逐漸彌漫起濃厚的臭味。

        采樣是與時間賽跑,一人一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接連的通宵作業,讓人呼吸不暢、視線模糊。他們在市場消毒了一片空地,隊員“下場”脫了防護躺在地上,就一動不動了。

        每當一個病例出現,流調隊伍就要啟動新一輪的破案。從發病開始往前推4天,所有密接者要控制起來;往前推14天,每天的行動軌跡要捋清楚。很多時候,患者的記憶不會巨細無遺,他們要耐下性子,引導對方一點點回憶起來;付款記錄、小區地圖、場所錄像,都是他們要搜集鉆研的信息,既往感染病例,也要了然于心,以便隨時與后發的病例進行對比。

        “完整的流調拴著兩頭,一頭是溯源,找出誰傳染的他、這個傳染源有沒有控制,一頭是追蹤,他接觸了誰、可能傳染給誰。哪一頭沒有找到,都意味著疾病有繼續傳播的風險。”流調組組長葉研說,“這些人是主動就醫感染的?還是流調溯源被查出來的,是突然出現的,還是在隔離點內發病的。流調一出,我們對疫情發展的趨勢也能有所分析。”

        現場采回的人與環境的樣本,最終送回實驗室接受檢測;北京一百多家檢測機構的質量控制,也由這里把關。

        短短幾個月,北京市疾控中心的PCR儀數量翻倍,也增添了新的抗體檢測、核酸提取儀器,實驗室被占得滿滿當當。工作量也明顯增多,之前,這里最高日檢測量是600份,現在達到2200份。機器連軸運轉,一天24小時,PCR儀始終閃爍著光;人也在24小時不間斷接力,制備反應試劑、提取病毒核酸、跟蹤檢測結果……實驗沒做完,三級防護區不能隨意出來,穿著猴服又憋又悶,累極了,張代濤和同事就歪在地板上瞇一會兒,“打地鋪”成了常態,后來,他們索性往負壓實驗室里扛了兩床被子。

        北京的疫情得到了迅速控制。

        6月13日與14日,北京新增確診36人,這個數字成為峰值。之后,新增數一路下跌,6月21日,首次降至個位數。

        但疾控內部工作沒有變得更輕松。王全意仍然回不了家,有時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新發地疫情的挑戰在哪里?一是來得突然,短時間要應對一個復雜的局面;二是涉及區域大、風險人員分布廣、物品傳播也廣、病毒傳播路徑復雜,疫情控制難度大。”王全意說。根據疫情傳播的規律,早期的病例,都與牛羊肉大廳等有直接關系,到后期,這種“強關聯”越來越弱,尋找傳播鏈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隨著居民日常生活步入正軌,活動軌跡變得復雜,也給流調帶來挑戰。“1-2月份,大家的軌跡基本是家——醫院——家,比較簡單,現在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學,工作之外要出去逛街、聚會,活動場所與接觸人群與之前完全不同。有時候單憑疾控的力量,也顯得局促。”

        后期,一些零散案例的出現,也如平地驚雷。

        7月2日,石景山區萬達廣場一名女子哭喊“他們說我是陽性”的視頻在網上瘋轉。之后,她被確認為無癥狀感染者。

        疾控公布的她的行動軌跡,比“西城大爺”更加復雜:6月14日在新發地市場關卡處短時停留后,由于先兆性流產等原因,相繼前往6家醫院就診、檢測,陽性結果得出前,還去過民政局、商場、海淀某居民小區,涉及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等多區,密接者超過200名,流調報告寫了六十多頁,遠超“西城大爺”。但在所有感染者中,這個數不是最多的。

        “除了人,還要關注物品,北京有大量的餐飲企業、單位食堂、農貿市場從新發地進貨,可能帶回被污染的食品,這些食品有沒有清理干凈、會不會再次引發傳播?這比找人更難識別。”王全意說,次生傳播成為后期防控重點,新增病例數雖然下降了,但工作難度反而增加,帶來莫大的壓力。

        壓力之上是成績。

        7月6日,新發地相關疫情暴發的第26天,北京新增病例歸零;7月7日、8日,零新增繼續維持。而在王全意看來,收官階段,更要穩住。

        “從1月開始,整個中心就進入了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一直在百米沖刺,跑了幾千米了,大家都很疲勞,但是沒有退路,不能放松,一放松就前功盡棄。”王全意說,“現在到了最吃力和最要堅持的時候,我們能做的,是保持工作節奏,不要手忙腳亂,集中精力,把最重要的傳染源控制好、密接管理好,將‘新冠’圍剿干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欧美日韩中文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理论片|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狠狠色欧美亚洲狠狠色www|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caoporn进入|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美腿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国产三级|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中国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曰皮全部过程视频免费国产30分钟|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欧美另类xxx|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