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漸成東莞人就醫首選
南海之濱的廣東省東莞市,常住人口超過840萬。遍布全市的近40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08支家庭醫生團隊,讓市民在步行15分鐘內就可找到醫生,享受個性化健康服務。
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常說:“市民一有頭痛腦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家庭醫生,那就成功了。”作為“世界工廠”的東莞,用12年時間努力打造社區衛生服務,家庭醫生正成為越來越多東莞人就醫的首選。
截至去年年底,東莞市1108支家庭醫生團隊已累計簽約256萬人,其中老年人、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累計簽約74萬人。2019年,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為2187萬人次,占全市門診量的近三成。
家庭醫生和簽約者做朋友
7月13日,東莞市寮步鎮社區衛生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區,張棉球醫生一邊彎腰為簽約群眾廖先生量腰圍,一邊叮囑他,“腰圍一定要控制住,否則血糖沒法控制好。”廖先生連連點頭。兩人交談就像是多年的老友。
張棉球團隊是寮步鎮社衛中心53支家庭醫生團隊之一。早在2014年,該鎮率先在廣東探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張棉球團隊包括兩名全科醫生、兩名護士、一名藥劑師和一名公共衛生醫師,服務周邊村莊14000多位居民,已簽約2700多人。他平均每天要接待60多位居民,對常來“報到”的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的情況了如指掌。
廖先生從江西老家來寮步開工廠,六七年前患了糖尿病。“治療糖尿病不僅要靠吃藥打針,關鍵還在平時控制。張棉球常打電話詢問我血糖情況,該如何飲食、是否加減藥都會告訴我。”廖先生說。
“這就是我們家庭醫生的優勢所在。”張棉球說,“醫院的專科醫生往往需要很多檢查才能找出病因,而我們長期追蹤照顧病人,能很快作出判斷。很多時候甚至不用開藥,僅僅是聊聊天,解解心結,指導他們如何健康生活。”
而這種健康管理的效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寮步鎮,糖尿病患者經管理后,截至2018年年底,治療率、控制率分別達70%和52%,遠高于廣東省平均水平。
看病更容易,費用還不貴
“什么是家庭醫生?有人以為是一打電話就上門的私人醫生,其實不是,它更多的是指一種服務模式。”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基層衛生健康科科長袁偉芬說,家庭醫生是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一個團隊,針對社區里的常見病、慢性病進行全程健康管理。
較早開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探索的東莞,在全國走出了特色。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四級調研員申洪香介紹,其特色首先在于靈活的模式。“啟用1+1+N的模式,即一個簽約群眾、一個家庭醫生團隊加N個上級醫院專科醫生。家庭醫生團隊的構成,除了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和公衛醫師的基本配置,還可根據條件加入專科醫生、中醫師等。”
其次是豐富的服務內涵。東莞實施差別化簽約,提供普惠包、健康管理包和個性化服務包等3大類11種服務包供居民選取。其中,免費的普惠包可為居民建立個性化健康檔案,提供量血壓、健康教育、兒童接種等服務;健康管理包涵蓋體檢、家庭巡診、健康咨詢等;個性化服務包則推出老年人包、高血壓包、糖尿病包、中醫包等8種類型的服務。
目前,遍布東莞的近400個社區衛生站點全都配備了至少一支家庭醫生團隊,簽約者不限戶籍,不論是否參保,基本實現了“村村有站點、站站有團隊、人人都能簽”。參保居民若只簽約一種服務包,個人自付費用僅27元至71元,還可享受多重優惠;如簽約居民健康管理包,每年可免10次診療費等,看病容易,費用低廉。
特色服務把病人留在社區
寮步鎮社區衛生中心主任湯松濤說:“生病了,去大醫院找專家是多數人的就醫觀念,也是普及家庭醫生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如何把患者留住,讓社區衛生服務、讓家庭醫生真正走進居民心里是個難題。
袁偉芬透露,去年東莞社區門診量達2187萬人次,占全市門診量的近三成。這得益于東莞制定的社區首診制度。
東莞規定,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必須首診在社區,社區解決不了才能轉診上一級醫院。首診在社區,發生符合規定的門診費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70%支付,且不設起付線和封頂線;簽約家庭醫生并履約良好者報銷更可升至75%;向上轉診則報銷逐級遞減,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50%,三級定點醫療機構35%;不經社區轉診則不能報銷。
但制度只解決“入門”問題,能力建設才是根本。東莞家庭醫生團隊可謂各有“絕活兒”,為居民帶去各具特色的服務。如南城社區李必樹團隊在中醫調養不孕不育上頗有口碑,收到患者送來的“送子觀音”錦旗;長安鎮霄邊第一社區團隊在慢病精細化管理、心理咨詢方面備受居民信賴;松山湖溫馨之家團隊免費提供的三伏貼、三九貼廣受歡迎……
“預防投入1元,治療少花100”
去年12月,東莞首家“香港家庭醫生工作室”在石龍鎮社衛中心揭牌。如今,長安、大朗等鎮“香港金牌家庭醫生工作室”也相繼落地生根,香港家庭醫生定期坐診、帶教社區醫生,讓周邊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港式診療服務。
葉向陽多次強調,“預防上投入1元,治療中就可少花100元”。引入國際化家庭醫生服務理念,讓香港家庭醫生服務在東莞全面開花,希望借此帶來診療模式、就醫模式的根本性轉變,讓更多的群眾在社區就診、接受健康管理,用心可謂良苦。
李必樹是接受首期香港金牌家庭醫生培訓的30名東莞全科醫生之一。他說:“香港家庭醫生會通過對病癥的一套縝密量表、評分體系支持診斷,避免不必要的檢查。”李必樹將所學傳授給其所在的南城社衛中心的其他家庭醫生團隊,惠及了整個轄區群眾。
申洪香說:“今年,已遴選了新一批金牌家庭醫生培訓學員,并探索開展香港金牌護士培訓項目。此外,東莞正打造6個全科醫生實訓中心,啟動了全科醫生兒科、眼科等常見病診治能力培訓項目,實施家庭醫生師資團隊‘滾雪球’培訓項目,期待通過一系列培訓,盡快補足人才缺口,打造一支‘接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家庭醫生隊伍,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