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 河北衡水“千企幫千村”
打掃牛舍、攪拌飼料、飲水喂草……7月13日一大早,阜城縣崔廟鎮張家橋村脫貧戶張文倉,就已在位于村口的衡水永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養牛場內忙活起來。“自從村里建了養牛場,我在家門口就有了工作,平均每個月能拿到3000多塊錢!”張文倉說。
曾經的張家橋村基礎條件差、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缺少致富門路。2018年,為幫助群眾脫貧增收,在崔廟鎮政府的積極聯系下,阜城縣的本土企業衡水永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張家橋村建起了肉牛養殖場,張文倉便在這里當上了飼養員,“每天工作8個小時,就是打掃衛生和按時喂牛,比種地可輕松多了。”
同年,該公司將全村1000余畝地全部流轉,因地制宜發展冬桃種植。張文倉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每畝地一年1000元流轉費,這可是穩穩的凈收入啊。”張文倉的妻子郭艷萍也在桃園上了班。“土地流轉費加上俺兩口子的工資,一年穩穩當當就能掙六七萬元。”張文倉說,這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如今,張家橋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5000元以上。
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進一步深化“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該市工商聯出臺了實施方案,引導企業通過信息、項目、市場、技術等多種途徑,幫助貧困村拓寬致富門路,開發特色資源,培育主導產業,提高發展能力。同時,實施扶持一個產業項目、開辟一條市場渠道、捐建一項基礎設施、傳授一門致富技術、培訓一批專業人才“五個一”為重點內容的幫扶舉措。
行動開展以來,該市建立了“市里整體統籌、縣里具體管理”的工作聯系機制,出臺了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幫扶制度,鼓勵提倡民營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和幫扶村實際,因地因企因村制宜,努力做到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
衡水市扶貧辦等17個部門建立統計督導考核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到扶貧村和幫扶企業走訪調研,督促相關部門增服務、提效率、拓渠道,為企業和貧困村的精準對接搭建平臺。目前,衡水市共有1118家企業參加扶貧活動,幫扶了1483個村,累計幫扶項目2077個,投入幫扶資金3.5億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培育科技型企業 這家服務中心走心了
圖為天心區企業服務中心人員正與前來詢問的企業人員耐心講解企業咨詢問題。[詳細] -
揚州廣陵 發布10條科技人才新政
對海內外頂尖人才領銜的重大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元股權資助,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度較大的實行‘一事一議’、新落戶的省級以上重大創新平臺。[詳細] -
首個藏文搜索引擎“云藏”改版更新
近日,記者從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了解到,全球首個藏文搜索引擎——“云藏”迎來一次改版更新,改版后會上線全新的云藏APP與云藏輸入法(蘋果版本),方便全球更多的藏文使用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