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野保員助數千只藏羚羊“母子”回遷至棲息地
記者28日從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林業和草原局獲悉,3000多只雌性藏羚羊當日帶領幼崽出現在改則縣古姆鄉境內。該局局長仁增羅布介紹,雌性藏羚羊已經從藏北完成產仔,開始返回至原棲息地,此時,涉及遷徙通道的野保員們則全力為回遷藏羚羊“保駕護航”。
藏羚羊資料圖片。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9.8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國平均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分布在那曲、阿里兩個市地,涉及7個縣,共設有74個管護站。保護區內棲息著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動物。
仁增羅布介紹,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該縣有著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其中,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在改則縣境內有3條遷徙大通道,分別是久扎、瑪東瑪和章薩(均為當地地名)通道。每年4月底至5月中旬,藏羚羊會從棲息地往北部產仔遷徙;每年7月底至8月初,雌性藏羚羊會在少量雄性藏羚羊的保護下,攜帶幼崽返回原棲息地。
為了保護藏羚羊“母子”在遷徙過程中的安全,該保護區內珠瑪日管理站6名管護人員全程參與其中。仁增羅布告訴記者,管護人員除了加強對遷徙通道的巡邏,及時拆除回遷通道上可能阻擋藏羚羊回遷的圍網欄外,“管護人員如果發現有藏羚羊試圖穿越公路,他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臨時交通管制,確保回遷藏羚羊安全通過。”
仁增羅布表示,近幾年,經過西藏自治區和阿里地區對野生動物保護措施的不斷提升,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藏羚羊、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的數量均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羌塘之上,草原“精靈”的守護者
夏季的羌塘平均溫度卻只有10℃,呼嘯的寒風凌冽,這片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無人區氣候惡劣、人跡罕至,“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卻是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動植物的樂土。[詳細] -
他們守護班公湖的水清岸美
汽車從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城出發后,繼續沿著國道219線行駛約12公里,連綿山巒間,一片蔚藍映入眼簾。[詳細] -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
西藏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北部的藏北高原,是高原高寒草原生態系統中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最多的地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