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因地制宜走出管水治水新路徑
岸堤旁,女貞、紅葉、石楠掩映,河坡上,鋪滿馬尼拉草;河水里,碧水流動,魚兒的身影清晰可見。近幾年來,江蘇省射陽縣以“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群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強化環境監管,堅持生態治理,持續推進河長制工作,蹚出了管水治水新路徑,讓城鄉河流清澈,碧水暢流。
三級河長合力治水
射陽縣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原則,逐條落實河湖管理主體和維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構建起“職能清晰、體制順暢、責任明確、經費落實、運行規范”的河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縣級總河長,20多名縣處級干部、200多名正科級干部和344名村(居)黨總支書記也分別走上縣、鎮(區)、村三級河長崗位。全縣23條省級骨干河道、1座中型水庫、173條大溝、1026條中溝、2358條骨干溝,從此有了“監護人”。很快,全縣實現了河湖長全覆蓋。
凡關乎河的問題與難題,都能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對一時難以整改到位的,比如網箱清除、農業面源污染、“三亂”整治等問題,采取“一事一辦、清單銷號”辦法,限期整改到位。
2019年先后開展4次縣級河(湖)長集中巡查,鎮、村河長也按照職責分工,嚴格執行“月巡月查”要求。全縣現場落實整治事項120多件,發現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今年上半年以來,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縣級河長又先后開展了專項“巡河行動”,鎮級河長累計巡河300多次,村級河長累計巡河560多次,河(湖)長制推行年度工作一次性通過省、市級驗收。
長效管護走出新路
為提升河湖管護水平,射陽縣按照每公里4000元的標準落實骨干河道管護預算,各鎮區對照“有制度、有協議、有人員、有經費、有考核”的“五有”規定,制定落實骨干河道的長效管護措施,確保管水治水不留死角。同時,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對造成河流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嚴格考核相當于給河長們戴上了‘緊箍咒’,能夠有效促進河長們更好地履行河長責任。”縣“河長辦”負責人介紹:“縣政府根據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工作要求,定期開展檢查考核。
對考核不合格的鎮區,由縣‘河長辦’予以通報,并限期整改;對所屬河道水質惡化、考核得分靠后的責任人,實行‘一票否決’制。”
在全面實施水環境整治工程的同時,射陽縣繼續加大水染污防治力度,全面提高側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確保130多萬畝農田化肥用量大幅遞減。還按照“一戶一池”要求收集畜禽糞便發酵處理,著力推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貼心管護射陽河、明湖兩大飲用水水源地,嚴格環境執法,堅決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讓城鄉百萬居民喝上干凈放心的水。
全民參與共同守護
今天,走進射陽城區和鄉村,每條河都有“歸屬”對象,“河道名稱、管護范圍、管護內容、管護標準、河長姓名、管護責任人員、監督電話”等一目了然。
此外,這里還有“民間河長”。根據轄區河道管護工作量的大小實際,公開競聘,選出一批“群眾公認、身體健康、做事踏實”的村民擔任民間“河道管護員”,每位“管護員”都簽訂了“動態管理、末位淘汰”合同書。目前,全縣公開競聘中溝級河道以上、納入名錄管理的專兼職“管護員”3200多人。縣鎮兩級財政每年撥出3000多萬元的專項支持經費。
合德鎮有位名叫李泉的退休教師,義務清理河道16年,被人們稱為“護河翁”。他2002年退休后,看到社區內的河道污染嚴重,便堅持自備工具,義務打撈垃圾雜物。多年來,除了刮風下雪,幾乎從不間斷,縣河長制辦公室特地向他頒發了“民間河長”證書。李泉說:“河道保潔管護,光靠干部根本忙不過來,有了我們這些常駐河邊的‘民間河長’,干部們就能騰出精力忙河道治理、沿河造景等大事情。”
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毛遂自薦,爭做河流“義務守護”人,為守護身邊的一泓清水盡一己之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