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灣破解“五龍治水”困境
“作為深圳經濟特區中的生態特區,大鵬半島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4個國家級金字招牌,也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海洋生態文明的一個重要窗口?!睆V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局長洪曉群的講話,引起了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座談會與會人員的關注。
在生態環境部日前舉辦的座談會上,大鵬新區“美麗海灣”工作的先行示范成為海灣保護修復方面工作開展較好、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
為了保護這片“美麗海灣”,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局(海洋局)大鵬管理局、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大鵬大隊、大亞灣海事局、深圳海警局大鵬工作站共同起草了《大鵬新區海陸統籌生態環境治理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突破“五龍治水”困境,探索海洋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的機制。
這是一次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探索,在國內尚屬首例。
好天賦也要后天努力
深圳大鵬灣,湛藍的海水、寧靜的港灣、潔白的沙灘,這里是深圳美麗別稱——鵬城的來源之處。
監測結果顯示,大鵬新區近岸海域功能區一二類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位居全深圳領先之列,居于粵港澳大灣區海域整體環境前列。
近年來,大鵬新區在海灣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海域及海岸帶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評估、海洋生態文明社會共建、海陸統籌聯合執法、重點生境修復等方面開展多項先行示范工作。
大鵬新區在率先建立“水氣聲土林”全方位、可視化、多維度的實時動態監測系統基礎上,結合海水、海漂垃圾、入海排污等重點生境特征,探索建立海岸帶生態環境監管專題信息平臺;海陸統籌推動建立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創建了承載力工作應用數據庫和網絡信息操作平臺。
“這在國內同領域研究中處于引領地位。”洪曉群告訴記者,大鵬新區還在國內首創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評估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
盡管大鵬新區生態環境具有比較優勢,但是,先天再好的生態環境本底也需要后天努力維護。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的深入,大鵬新區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著各種壓力。“首先是海岸帶和海洋開發利用強度高。”洪曉群介紹說,水產養殖污染依然存在,“海水養殖污染管理,需要新區發展規劃推動業態轉化、需要不同部門間聯合監管?!?/p>
此外,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系統規劃和協同監管不足。洪曉群告訴記者,海灣環境質量和生態保護狀況需要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引領,需要明晰不同部門間職責進行協同監管,“建立大鵬新區五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難點痛點問題?!?/p>
破解“五龍治水”監管失位
“當前,海洋生態環境監管方面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五龍治水’?!焙闀匀航忉屨f,海陸統籌的生態環境監管格局存在諸多短板。其中,海上執法力量分散、執法效能不高、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不足等問題突出,主要就在于當前海洋生態環境監管領域,存在生態環境、海洋管理、海洋執法、海事、海警等五部門的“五龍治水”問題,涉及國家事權和地方事權,部門權責不清,部門間長期存在“條塊分割”“信息孤島”現象,未能形成以海陸生態環境統籌監管為目標導向的管理“合力”。
大鵬新區此次提出的五方聯動海洋環境治理,就是瞄準“五龍治水”的難點,有的放矢。“這在全國具有開創和示范引領性。”洪曉群表示,今年,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牽頭,建立五部門合作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同時簽訂備忘錄,建立聯合機制。這也是基于各地海陸統籌生態環境治理共性問題,率先堅持目標導向、提高能力建設、探索海域—流域—陸域的治理體系,深化制度安排的一項示范工作。
先行先試共建海洋生態文明社會
洪曉群介紹說,大鵬新區一直針對“海陸統籌”“以海定陸”工作進行探索,對海洋環境監管方面各地面臨的共性問題、大鵬特征、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條件等均具有經驗積累。同時,大鵬新區正在進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整合執法力量、形成管理合力、“聚指成拳”,是大鵬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
“備忘錄的可執行性很高,而且具有實際操作價值。”洪曉群表示,備忘錄中制訂了四大機制,即信息共享機制、聯合會商機制、聯動執法機制、聯合督察機制,并分別確立工作時效。
效率是第一位的,備忘錄規定,五方之間互相交流、反饋等活動都必須在兩天辦結,并且要求每月開展聯合會商,每季度開展1次抽查督導。洪曉群將其稱為“可動態調整反饋優化”。
最重要的是,備忘錄實現了海洋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備忘錄簽訂后,將增強不同部門間聯合協作,推動提高海上生態環境綜合管控能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真正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地。
備忘錄還提升了污染溯源追責能力,各部門聯合開展海陸統籌生態環境執法檢查,可優化分工協作,建立健全執法程序。尤其是海陸聯動執法檢查,有利于對導致海上生態環境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溯源追責。
針對海上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備忘錄要求分別建立應急預案,落實各部門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職責,明確風險防控、減災防災、保護修復等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根據備忘錄,還將建立考核評價機制,推動海域清廢、清污工作機制完善,包括海灘垃圾、海漂垃圾清理,海洋及海岸帶污染治理等。
對用海審批和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制等方面,備忘錄強化生態優先的大鵬用海項目審批程序,探索建立海上資源環境開發利用成本評估機制,完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預警方案,強化“三線一單”管理。完善海上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優化制度建設,增強法律支撐,提升海陸統籌生態環境監管的科學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