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論文:全球土地利用變化增加人畜共患病風險
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傳染病研究的論文指出,相比未受干擾的生境,人類管理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更多的人畜共患病宿主,全球土地利用變化正在增加人類與人類疾病潛在宿主的接觸機會。
論文稱,該研究凸顯出加強對農業、畜牧和城市化生態系統監測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考慮與土地利用和保護規劃有關的疾病相關健康成本。
人畜共患病(如埃博拉、拉沙熱和萊姆病)是由病原體從動物傳染給人類而導致的疾病。而土地利用變化,比如將自然生態環境改造為農業用地或城市會影響人畜共患病感染人類的風險,但可預測的生態變化是否促進了這種影響,此前一直不清楚。
最新發表論文通訊作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凱特·瓊斯(Kate Jones)和同事,通過對全球范圍內6801個生態系統和376個宿主種類進行分析,借此說明土地利用對于當地人畜共患病宿主群落具有全球性和系統性的影響——在人類管理的生態系統中,已知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種類和數量都比鄰近的未干擾生境要多。
論文作者指出,這類影響對于嚙齒動物、蝙蝠和雀形目鳥類最強,或能解釋它們在人畜共患病宿主中的普遍性。眼下,全世界依然在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這種人畜共患病的大流行,他們提醒,全球土地利用變化正在增加人類與人類疾病潛在宿主的接觸機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