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4年來發放33億元資助金 確保不因貧失學輟學一人
中新網鄭州9月17日電 (記者 闞力)河南省官方17日對外通報該省教育扶貧工作稱,自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該省累計資助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超759萬人次,發放資助金逾33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當日,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垠亭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教育扶貧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河南省采取包括發放學生在校資助情況“溫馨告知書”和“兩封信”在內的各項措施,對外宣傳資助工作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學生應助盡助。
近年來,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財政廳緊密配合,在精準確定資助學生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地、各高校嚴格按范圍、標準、程序、時限,將資助資金精準發放到學生手中,確保不漏一人、不錯一個。
據悉,自2016年秋季學期以來,河南省累計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9.03萬人次,發放資助金33.19億元,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記者了解到,洛陽市嵩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河南省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9年脫貧摘帽。
嵩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建中在當日的發布會上介紹,該縣共有各類學校280所,在校生12.7萬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8.2萬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7萬人。
高建中說:“我們通過健全機制、動態監控、精準施策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學困生、家庭貧困學生’等特殊群體,扎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不讓一個學生輟學,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100%。”
同時,該縣教育系統對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及時訪、隨時訪、反復訪,動員同學勸、親友勸、村組干部勸,做好勸返復學工作。
“我們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較多,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我們建成農村留守兒童之家49個,讓留守兒童不孤單,能夠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高建中舉例,該縣何村鄉橋頭村的留守兒童段某飛,因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疏于管護輟學。校方數次赴段某飛父母工作地溝通,最終在家長的支持配合下,失學37天后的段某飛返校完成學業。
就貧困山區來而言,控輟保學工作是一場持久戰。焦作市武陟縣的大封鎮駕部小學屬于較為偏遠、規模較大的農村寄宿制小學。
貧困地區農村小學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學生輟學風險較大。作為最基層學校代表,大封鎮駕部小學校長劉筱園在發布會上分享了,該校是如何做到“應助盡助,不落一人”。
據劉筱園介紹,目前,大封鎮駕部小學在校生675人,貧困學生163人,其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7人,殘疾兒童2人。
“近5年來,我們共發放資助資金598900元,惠及學生1281人次。”劉筱園說,該校在精準發放資助金的同時,還對于轄區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行教師“包戶包教”制度,聯系到每一戶,幫扶到每一名學生,既“扶資”又“扶志”還“扶智”。
劉筱園舉例,如建檔立卡貧困戶馬中虎長年有病,女兒馬芳芳在山東魯東大學讀書。在疫情期間的家訪中,包戶教師發現她線上學習存在特殊困難,為了對她進行幫扶,學校就聘請她任學校的實習助教,免費在校吃住。“在保障她線上學習的同時,我們還給予了她800元實習補助。”劉筱園如是說。
據介紹,大封鎮駕部小學近10年來從未出現輟學現象。劉筱園表示,這得益于各項教育資助政策的落實,也得益于學校老師們的陪伴和關愛。
控輟保學雖任重道遠,但諸如大封鎮駕部小學這樣的貧困山區學校亦不在少數。陳垠亭表示,河南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不因貧失學輟學一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