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長三角民企多法創新自救 期待更多有力政策
中新網上海9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極大沖擊,也對長三角民營企業的發展與生存構成了重大挑戰。民營企業生存狀況如何?它們如何自救?對政府的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有怎樣的期待?
記者23日獲悉,長三角一體化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論壇暨長三角民企應對疫情調研報告會舉行。在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共同指導下完成的《新冠疫情下長三角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紓困舉措》報告(下稱“報告”)“出爐”。
根據報告,在新冠疫情沖擊下,長三角地區民營企業創新采取多種方式自救;同時,民營企業希望獲得更多有力政策支持。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企業需要新的制度性舉措來解決日常防疫與正常生產之間的矛盾。
據介紹,報告通過對長三角地區的數百家民營企業進行問卷調研與深度訪談,挖掘其應對疫情影響的創新探索。據了解,調研對象包括長三角地區的獨角獸企業、成長型企業、中型龍頭企業與大型龍頭企業。
報告指出,民營企業在新冠疫情下面臨著資金鏈緊張、產業鏈受損以及需求鏈斷裂的重大壓力。雖然目前中國很多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沖擊,但從長遠來看,經濟全球化仍然是時代潮流,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并未改變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的長期趨勢,這將帶給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調研顯示,面對壓力,部分民營企業奮力求生,比如,文旅企業、外貿企業、制造業企業等。另一部分民營企業由于行業優勢以及科學的戰略決策,在疫情中逆勢增長,比如物流企業、商業及零售企業、大健康企業、數字企業等。電子商務、遠程辦公、互聯網智慧醫療等行業企業在疫情中尋得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企業利用非接觸式的優勢,在多個領域積極作為。
報告指出,疫情期間,大多數企業積極配合政府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舉措,慎終如始做好企業內部消毒工作與人員篩查、管控,精準防控,塑造了民營企業良好形象。復工復產后,很多民營企業發揮了在招工用工領域的穩定作用。報告顯示,41%的長三角企業保持了招工人數的不變,有17%的企業還增加了招工規模。面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的員工,民營企業人性化地安排他們的工作與生活。超過50%的民營企業選擇讓其正常復工到崗,也有一部分企業選擇了停薪留職或者停職留薪等人性化的舉措。對于抗疫一線職工家庭,大多數企業都提供了一些照顧措施,比如,采取彈性上下班、降低工作強度等。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民營企業通過開辟新的營銷方式與渠道、開拓新的消費市場與開發新的生產線與產品來自救。其中開拓新的營銷方式與渠道成為眾多企業的首選。調研顯示,很多民營企業開始改進成本結構,在選擇在開發新的生產線與產品線的同時,對現金流等的管理更加精細化。很多民營企業通過不斷研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進行技術創新而拓展更多的增收方式,以抵御疫情沖擊帶來長期市場風險。
根據報告,面對疫情高峰期過去之后的行業增長格局,不少民營企業考慮轉變戰略布局。很多民營企業運用線上營銷模式,積極拉動需求。相關企業還選擇開源節流,積極引導部分業務向內貿轉化。
在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與生產生活正常化方面,不同的民營企業期待政府政策更多地體現細致性、公平性等,以克服現有困難,提高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