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超過4000家 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受期待
伴隨數量持續攀升,上市公司質量也愈加受到關注。
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會議圍繞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規則、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發揮部門合力加強監管等多項具體舉措。
當前,滬深股市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上市公司質量如何,關系到資本市場發展和投資者切身利益。市場人士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隨著各項制度舉措執行到位,上市公司質量將顯著提升。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機制
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一系列舉措中,公司治理被認為是基礎工程和重要保障。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此前表示,上市公司質量內涵豐富,包括經營效益、會計基礎、治理能力和信息真實等方面,其中公司治理是基礎。健全完善、公開透明、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當前,滬深股市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質量也在穩步提升。上市公司已成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最為規范的群體,公司治理架構和組織制度逐步完善。多個研究機構此前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指數顯示,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近年來持續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上市公司總體治理水平依然亟待提高,不少上市公司對公司治理不夠重視,沒有真正落實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導致一些公司潛在問題和風險不斷暴露。典型者如大股東通過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掏空”上市公司。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對公司治理認識上有偏差,只停留在“喊喊口號、做做樣子”的層面;部分公司重發展、輕質量,經營盲目激進,內控形同虛設;還有上市公司重大股東和高管,忽視中小投資者和員工。上述公司治理問題的存在,導致我國部分上市公司質量不高,中小投資者利益受到侵害。
對此,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規則,落實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法定職責和責任,健全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機制,推行內控規范體系。
從實踐看,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監管的重要內容。有分析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基礎,《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為核心,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相關規定為延伸,較為全面的公司治理制度體系,從制度上強化治理機制健全有效,提升企業整體價值。
嚴把“入口” 疏通“出口”
今年是我國資本市場成立30周年。上市公司在過去30年里,數量持續增加。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滬市上市公司數量1735家,市值42.1萬億元;深市上市公司2301家,市值31.5萬億元。
在兩市合計4000余家上市公司中,不少公司已經成長為各行業領軍企業,更有多家公司市值超過1萬億元。盡管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的“優等生”,但進一步提升公司質量、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的任務依然緊迫。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就是要進一步壯大上市公司群體,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一批優質龍頭企業陸續登陸我國資本市場,尤其是去年注冊制改革試點以來,科創板、創業板等吸引了眾多科創型、新業態企業上市。在這一過程中,監管層在新股發行源頭上把關上市公司質量,持續對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
在嚴把“入口”同時,疏通退市“出口”,形成“優勝劣汰”生態頗受關注。統計顯示,從2001年出現首家退市公司至今,20年間,A股共有77家真正意義上的退市公司。不過,有分析認為,這一數據占上市公司總數量比例很低,與成熟資本市場退市公司占比還有不小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健全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收購和分拆上市等制度”同時,還提出“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
市場人士認為,不少上市公司借助并購重組等實現經營“新陳代謝”,突破主業瓶頸,提升了公司質量?!霸试S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的部署,或將給部分上市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嚴監管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在千方百計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過程中,“零容忍”的嚴監管舉措必不可少。特別是對于欺詐上市、財務造假、“忽悠式”重組等現象,均需要重拳震懾。
今年7月1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的第三十六次會議指出,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違法犯罪行為是資本市場的“毒瘤”,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制約資本市場功能有效發揮,必須堅決、果斷、及時地加以糾正。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發揮部門合力加強監管。穩妥解決股票質押風險、違規占用資金、違規擔保等問題。對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實際上,隨著各項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監管部門重拳出擊,一批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得到嚴懲。近日,證監會稽查部門與公安經偵部門聯合召開上市公司相關主體涉嫌財務造假等證券犯罪案件部署會,對13起重大典型案件的查辦工作進行部署。這13起案件涵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隱瞞重大關聯交易等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操控上市公司違規向關聯方無償提供巨額資金、擔保,造成公司重大損失,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等。
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加大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凈化市場生態,已經成為各方共識。隨著“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要求的落實,資本市場環境將不斷凈化,上市公司質量將進一步有效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