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還能用在地理信息技術上?中國地理信息黑科技大合集
區塊鏈還能用在地理信息技術上?中國地理信息黑科技大合集
日前,2020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6476億元,同比增長8.7%。地理信息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新動能。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數量超過12.7萬家,從業人數超過310萬人,行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互聯網地圖、精準定位、商業遙感衛星、測繪儀器制造等領域,新技術、新產品快速迭代。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 孫玉國:技術的創新、產品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等,我覺得這種創新在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進程當中的作用特別大。我們這個行業從數據獲取到數據處理到數據應用,這方面所用的技術、裝備、軟件,絕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國產的,通過攻克這些關鍵的核心技術來實現了國產化。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表示,隨著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遙感衛星資源不斷豐富,地理信息在經濟、社會和民生中應用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例如“網上電網”就是通過地理信息技術將電網從發電、輸電、用電的全過程實現可視化。
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高級工程師 胡航海:比如說咱們現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那么老百姓在報裝充電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一張圖,通過網上電網很方便的看到家周邊電網的資源情況,那么告訴他能夠從哪里接入,方不方便接入。
報告還顯示,地理信息產業的新業態、新服務不斷出現并呈良好增長態勢。地理信息涉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生態治理等,當前各行業對地理信息的需求還在不斷增長,這也意味著地理信息產業必將繼續發展壯大,從產品供給、技術能力、商業模式等方面,不斷滿足來自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需求。
在2020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上,還同期舉辦了中國地理信息產業成果展,全面展示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的最新技術成果。記者在展覽現場注意到,隨著地理信息與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發展,在我國電網建設、智慧城市建設、自然資源管理等方面應用越來越深入。
區塊鏈作為一項具有高安全、可追溯、防篡改的技術,和三維地理信息技術結合后形成空間區塊鏈技術。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 宋關福:區塊鏈它實際上早期是用在金融領域里的,也就是防篡改。我們把這個特性嫁接到我們地理信息技術上來,來實現我們一些空間位置數據的保護,比如說我們在不動產登記上,以后越來越多會推行電子證照,就可以用區塊鏈來保護它。讓這個數據很難被篡改。
隨著大數據的普及和發展,地理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應用范圍也拓展了更廣闊的領域。借助于高精度定位系統的應用,在智慧園區、智慧安防、智慧消防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只有包含地上、地表、地下一體的三維數字模型才是完整的城市信息模型。
參展商 侯祥意:我們的全空間一體化建模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像是地下管網的每一個構建,每一個閥門它是由哪個廠家建的,在計算機當中都可以查到都可以看到,什么時候該維修什么時候該更換,這些都可以自動的提醒。
記者了解到,這些新技術與地理信息的融合發展,正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服務。各種地理信息成果的融合應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帶動自動駕駛、北斗應用端等相關數字產業快速發展。
從打開手機點外賣到翻開地圖查導航,從網購下單收快遞到使用共享單車,地理信息與我們的衣食住行已密不可分。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在確保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開放地理信息資源,滿足自動駕駛等新業態需求。
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永春:“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行謀劃和實施一批重大的測繪地理信息的項目,加快天地圖的轉型升級,推出新一代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而且支持咱們中小微的企業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創新和開發創業的相關的工作。
為支持新業態發展,自然資源部組織完成了自動駕駛地圖保密插件使用安全性測試及論證工作,滿足了有條件自動駕駛技術需求。自然資源部將推進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更高層別應用,加快修訂相關規范性文件,制定自動駕駛地圖相關標準,形成自動駕駛地圖技術審查規范,妥善處理安全監控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永春:5G、大數據、移動互聯與地理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很多新的產品、新的技術,一些新的應用,一些新的業態,這個是將來發展的一個很強的趨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