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產業扶貧:前所鄉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中新網涼山11月9日電 (何軍 王鵬)“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前所鄉可以說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11月上旬,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前所鄉,2000畝菊花基地即將迎來大豐收,前所鄉黨委副書記張露霖表示,幾年來當地探索出了“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道路,全鄉780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前所鄉是涼山州鹽源縣最靠西的鄉鎮,位于四川、云南兩省交界地帶。交通不便和氣候環境惡劣,導致當地產業發展滯后,一度是四川深度貧困鄉鎮。
“當時來到這里,我天天只想一件事,怎么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脫貧。”張露霖回憶,2017年底,他從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來到前所鄉掛職。作為扶貧干部,經過調研和考察,他決定在鄉里發展“一村一品”——每個村子因地制宜搞種養殖產業。
2018年初,張露霖向醫院申請了10萬元產業發展啟動資金,試著動員逗樂河村貧困戶試點種植特色中藥材。
“逗樂河村過去多數村民都喜歡買彩票,就想著一夜暴富。”張露霖回憶,為了改變村莊的風氣,他決定先從貧困戶盧有生“下手”——他和盧有生簽訂承諾書,來了個種植藥材“比賽”,“我種一片,盧有生種一片,看誰種得好。”張露霖笑著說。
隨著藥材一天天成長,土生土長的盧有生不愿輸掉“比賽”,一頭扎進地里,泡地、翻地、施肥、蓋地膜、除雜草……到了秋天,迎來豐收,他的純收入達3000多元。
“村民們看到了盧有生的收獲,紛紛找到我,讓我幫助指導中藥材種植。”張露霖說,經過兩年發展,如今逗樂河村建起了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一期200畝的海椒基地也實現了豐收。
逗樂河村的發展,也帶來的前所鄉其他村子的“跟風”。張露霖回憶,2018年底,逗樂河村種植中藥材的消息傳到中村后,該村也決定發展產業。隨后,他帶領著中村村組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共計20余人,“浩浩蕩蕩”去到了云南省寧蒗縣,到當地種植大戶的種植基地實地考察。
如今,前所鄉“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規劃已現雛形。上村2000畝菊花基地即將迎來大豐收,中村600畝中藥材也簽訂了收購訂單,逗樂河村的200畝海椒早已銷售到了遠方,龍洼村的3000多頭牛羊即將出欄。
前所鄉的“一村一品”,也是四川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的縮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四川每個貧困縣都建有現代農業園區、每個貧困村都有集體經濟,全省共推出優質農產品品牌149個、區域公共品牌12個,有力助推了貧困地區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