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援藏期間,陳全和廣大醫療援藏干部一道辛勤工作,在醫院建設、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網絡建設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先,在醫院建設方面做大做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3年來,落地一大批建設項目,新建、擴建一批市縣鄉鎮的醫院,包括察隅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新建林芝市人民醫院心腦血管大樓、林芝市藏醫院中藏醫康養大樓等等,這些項目極大改善了當地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
同時,積極推動醫院等級創建。據悉,第八批援藏隊完成市人民醫院創三甲工作,而第九批援藏隊實現了市藏醫院“創三乙”、市婦幼保健院“創二甲”、7縣區人民醫院全部“創二乙”成功的案例,第十批援藏隊已經啟動縣人民醫院創二甲的工作。目前,援藏工作隊根據制定的工作步驟,依據林芝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動市縣醫聯體建設、七縣區均建成縣域醫共體,實現林芝內部的資源整合和輻射下沉。
圖為廣東援藏醫療隊員帶教培養林芝當地醫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其次,在專科建設領域做精做專。以林芝市人民醫院發展建設為例。林芝市面積有11.7萬平方公里,23.89萬人口。援藏工作隊面對這樣外部環境,在醫療專科建設中,堅決側重解決百姓救急救命的醫療問題,率先在西藏自治區創建成功五大中心,即創建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國家腦防委卒中綜合防治中心、中國創傷聯盟藏東南的區域創傷救治中心、林芝市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林芝市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同時,結合林芝的疾病譜,致力解決林芝的常見病高發病問題;工作隊通過不斷努力,心血管內科和骨科診療技術則走在西藏自治區發展的前列,很多拉薩、日喀則的病人都慕名而來。
在特色醫療方面,發揮當地藏醫藏藥的優勢,實現聯合發展。例如,在實際工作中,林芝市藏醫院大力發展藏醫院傳統項目——藏藥浴;并根據自身特點,推動中醫藏醫的交流互鑒,每年舉辦粵林中醫藏醫論壇,協調廣東省中醫院與市藏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在市藏醫院建設廣東省中醫院名醫工作室、在省中醫院建設藏醫工作室,中醫針灸科成為當地網紅科室。
第三,持續人才培養,做實做深。協調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和7個地市衛健委,3年來派出為期1年的“組團式”醫療人才69名、為期1年的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專家218人次、為期半年的柔性醫療援藏人才192人次、短期幫扶人才756人才進藏指導。
第四,實現對接“廣東遠程醫療”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協調林芝市市縣兩級醫療機構全面與廣東對口支援醫院實現遠程會診。協調援藏資金投入1542萬元,建設覆蓋55個鄉鎮衛生院和142個邊境村衛生室的廣東遠程抵邊醫療站,對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網絡醫院,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抵邊下沉。協調中國產業研究院聯合林芝市人民醫院成功申報國家工信部、衛健委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投入2000萬元建設林芝市“5G+高原應急救治體系”。
最后,在醫防結合建設方面做新做精。
健康宣教。協調援藏資金投入45萬元,組織援藏醫療專家編寫《高原治未病:廣東醫療援藏主動健康管理探索與實踐》書籍(藏漢雙語),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1萬冊,免費派發給學校、社區、農牧民和基層醫務人員。協調中小學配備援藏醫療專家兼任的衛生健康副校長,到學校健康講座43場次。
圖為廣東援藏幫助林芝建設覆蓋全市的遠程醫療站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專病篩查。組織醫療專家赴基層篩查骨關節疾病(含大骨節病283例)、先心病兒童、中小學生近視、營養不良兒童、膽結石、職業病、精神病,并提出專項救治或預防方案。
免費救治。協調援藏資金每年投入50萬元,并協調慈善基金會支持,開展100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救治“惠心”行動(已完成49例)。協調天行健慈善基金會,完成100名白內障免費救治“光明”行動。協調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完成100名唇腭裂兒童免費救治“微笑”行動。協調援藏資金投入50萬元,完成100例農牧民骨關節手術補助“健步行”行動。
上門巡診。協調社會捐贈物資178萬元,組織援藏醫療專家到邊境村、敬老院、福利院和社區巡診234次,受益1.8萬余人。(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易文文 呂靜 姚浩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