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70年:教育打開各族群眾“幸福之門”
6月24日,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范春文在拉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教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從少數人的特權到全體公民充分享有權利,從滿足基本教育需求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西藏各族人民享受了最好的教育政策,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不斷提升,教育打開了西藏各族人民走向現代化的幸福之門。
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以上,廣大農奴子女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70年來,在黨中央的特殊關懷下,西藏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積極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各族群眾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建立健全“國家為主、省級統籌”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70年來全區教育投入共2573.78億元,其中僅2012年以來就達到2102.56億元;建立了15年公費教育體系,18次提高教育“三包”標準、達到年生均4200元;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覆蓋,2012-2020年累計落實資助資金256.74億元,受助學生達到1499.8萬人次。
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學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實施學校基本建設項目2868個,校舍面積增加300多萬平方米;新建幼兒園1295所,使每個鄉鎮至少建有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70%以上的行政村居單獨或聯村建有幼兒園;實施農牧區學校安全飲水工程和高寒高海拔地區學校供暖工程,改造農牧區薄弱學校700余所;配套完善深度貧困地區和易地扶貧搬遷、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學校,投入資金78.3億元、建設項目2167個。今天,行走在高原上,無論是市(地)、縣、鄉,最美的建筑一定是當地的學校。
范春文說,70年來,西藏教育事業實現了全面發展。1951年,黨在西藏創辦了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昌都小學。1958年,西藏公學在陜西咸陽建立,成為和平解放后黨中央為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到1959年底,西藏有小學462所、普通中學4所、小學生16300余人。改革開放后,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教職工61239人,在校生總人數近90萬。全區74個縣(區)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如期完成,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部區合建和“雙一流”建設扎實推進,高等教育辦學特色進一步凸顯,西藏大學生態學進入一流學科建設,西藏藏醫學院更名為西藏藏醫藥大學并成為博士授權單位、新校區建設加快推進。教育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與全國教育同步科學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教育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實現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動態清零,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教師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計劃,通過師范生公費教育、高海拔鄉村專項培養計劃、免費師范生定向、人才引進等有力措施,全區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教師榮譽制度,完善了“國家、區、市、縣、校”五級培訓體系,啟動實施教師全員提升工程,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9.8%。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不斷深化,“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發力。
保障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保障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5%以上,高考招生實施了國家專項計劃、重點高校專項招生和農村專項計劃,推進陽光招生,農牧民子女高考錄取率76%以上,讓每一個農牧民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到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珠峰旗云”計劃深入實施,1004所中小學(含教學點)全部通網,中小學多媒體教學終端教室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縱觀70年來西藏教育改革發展的恢弘歷程,西藏各族人民更加感受到黨的陽光雨露,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范春文說,當前,西藏教育與全國一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北京專家短期教育援藏項目提升拉薩教師教學水平
北京專家短期教育援藏項目提升拉薩教師教學水平。[詳細] -
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助力西藏21所學校駛上發展“快車道”
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聚焦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推動21所受援學校駛上發展“快車道”。[詳細] -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專家團開展“進藏送教”活動
近日,2021年北京市教育專家團“進藏送教”活動在拉薩舉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