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宋爾衛:一臺手術背后的“援藏情”
9月29日,10點10分,西藏林芝米林機場,從廣州飛來的CA3477班機平穩落地。人群中一位特殊乘客一下飛機就直奔林芝市人民醫院,一臺特殊的手術正等著他。
這位乘客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醫療隊西藏林芝市總領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醫生。
11點10分,宋爾衛站上了林芝市人民醫院2號手術室的手術臺,乳腺癌病人孫某的手術正式開始。
孫某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經過新輔助化療之后進入了手術治療階段。腫瘤不大但是淋巴結侵犯嚴重,有冰凍腋窩,所以手術難度不小。
不過,作為國內首個乳腺癌治療領域的中科院院士,這個難度當然難不到宋爾衛。
40分鐘,一陣“行云流水”的操作后,病人的腫瘤已經完全切除,神經和血管得以完整保留,生命體征平穩,術后轉入普通病房。
“宋爾衛院士的這臺手術,是林芝市人民醫院近10年來的第一場乳腺癌切除手術。”林芝市人民醫院院長王晟說,“因為條件限制,醫院沒有腫瘤中心,本地病人治療癌癥都得千里迢迢跑到四川或者重慶。”
林芝,海拔3000米。這是宋爾衛院士職業生涯中,3000多臺乳腺癌手術里海拔最高的一次手術。
這個“千里送醫”故事的背后,是中山大學醫科力量多年來接力支援西藏林芝市醫療衛生事業的一個小縮影,也是中山大學20年來割舍不斷的“援藏情”。
宋爾衛院士對記者說:“這臺手術只是一個開端,是播撒下一顆種子。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林芝市人民醫院創建一個腫瘤治療中心,讓當地病人看癌癥再也不用出自治區,解決癌癥就醫難的問題。”
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教授表示,結合林芝市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最迫切的一些需求和最緊急的問題,中山大學要繼續發揮附屬醫院的學科優勢,集中醫療力量進行幫扶和攻關。
中山大學從2002年開始援藏,今年已是第20個年頭。從2015年開始,通過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林芝市人民醫院與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都結下了深厚友誼。
近年來,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先后選派33名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家、14名柔性援藏專家、3名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專家對林芝市人民醫院進行幫扶。他們幫助醫院完善了血透室、檢驗科、放射科、營養科、重癥醫學科等專科建設,補齊了部分專科建設短板,并為林芝市人民醫院捐贈了超聲內鏡、血透機、手術醫療器械等醫療設備。
2018年1月,在中山大學的幫扶下,林芝市人民醫院被正式確認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在可以滿足治療急病、日常疾病的需求后,中山大學的醫療援助團隊開始著眼當地群眾難度更高的需求——向癌癥宣戰。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宋爾衛院士團隊的乳腺癌10年生存率已達到92%,位居世界前列。中山大學附屬一院、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三院、眼科中心、腫瘤中心、口腔醫院、附屬六院、附屬七院、附屬八院組成了一支學科齊全、力量強大的“援藏衛士”,成為中國提升西藏地區醫療衛生發展水平的重要力量。
“癌癥治療,涉及到病理、放化療、腫瘤外科等多個科室。我們要利用中大‘航母’式援建軍團,匯聚精銳力量,在西藏建立一個腫瘤治療中心。除了癌癥治療,我們還會在當地建立癌癥前期篩查工作,做好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減輕負擔,提高生存率。”宋爾衛說。
日前,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和校長羅俊在林芝市人民醫院慰問中山大學援藏干部,并現場走訪調研。“要深入學習領會援藏精神,把支援西藏作為政治任務來抓,援藏干部不僅要扎扎實實地援助,還要在援藏過程中淬煉自己、提升自己,傳承中山大學的‘援藏情’。”陳春聲表示。
羅俊說:“作為一所具有強烈歷史責任感、使命感的大學,中山大學一直響應黨中央號召,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發揮教育、醫療等資源優勢,不斷完善“輸血”“造血”相結合的幫扶工作機制,為西藏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河北省援藏工作考察團考察阿里對口支援工作
近日,河北省援藏工作考察團來到阿里地區考察對口支援工作。[詳細] -
援藏后,他給女兒寫了一封信
9月24日,昌都重慶援藏公寓,一位嚴肅的“鐵漢”在采訪時突然“破防”,在記者面前抽泣不止,流下眼淚。[詳細] -
湖北科技援藏助力山南高質量發展
12日,湖北科技援藏新聞發布會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西藏清諾科技產業孵化園舉行,發布會在解讀湖北省援藏辦出臺的《湖北省科技援藏三年行動方案》的同時,還通報了湖北科技援藏階段性成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