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組推動對口支援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南京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組進藏以來,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十四五”援藏規劃,立足“輸血”與“造血”、政府力量與社會力量、對口支援與交流合作并重,在結對幫扶、規劃引領、政策引導、行政推動、社會參與等方面凝心聚力,努力實現對口支援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突出“以形傳神”,興“產業提升”的有形之舉,持續提高 “造血”水平。以“看得見、摸得著”為援藏工作著力點,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有形之手”推動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2022年,共實施計劃內援藏項目12個,到位資金8870.19萬元,項目開工率100%。啟動編制《南京市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開展“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及援藏項目建設“回頭看”,特別是對已投入運營的塔巴村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格桑花開產業園、松贊干布景區、“一桶油”特色品牌等項目,繼續協調安排南京專業設計和運營團隊,持續推進項目運營工作。圍繞夯實產業載體功能,開展塔巴陶瓷展覽館、礦山博物館、城市規劃館等設計工作,為產業發展開拓新空間。
秉承“以感鑄魂”,施“民生改善”的有感之策,不斷加大“輸血”力度。牢固樹立正確的援藏工作政績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聚焦解決當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整合援藏資金3813.56萬元,持續推進“格桑花開·民生微實事”二期行動、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2年累計實施溪橋工程、幸福驛站、便民水利設施提升等民生項目10類80個,切實把民生項目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受益范圍覆蓋全縣4.2萬人。依托工作組醫療隊,開展“寧墨情·醫公益”愛心義診、“寧墨情·醫公益”愛心醫治南京行和“寧墨情·傳幫帶”等活動,8600名農牧民群眾接受免費醫療服務。
堅持“以效求質”,行“智志雙扶”的有效之法,鞏固提升 “活血”能力。嚴格落實目標導向、效能導向,深入挖掘寧墨交往交流交融活動的典型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鞏固“寧墨一家親”情誼。在就業援藏方面,開辦“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特訓營”,打通大學生畢業到就業“最后一公里”,受訓大學生就業率、穩崗率、成才率大幅提升,開辟了當地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在教育援藏方面,新注入“格桑花開愛心講教助困資金”,借助南京資源優勢,組織4名計劃外援藏教師持續開辦“墨竹南京班(初中)”,讓農牧區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與南京一樣的優質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聯合南京市棲霞區委黨校通過線上方式,共同舉辦“寧墨情·共發展”鄉村振興和黨政干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以培訓為紐帶,凝聚兩地干部群眾共識,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開展‘格桑花開’行動、鄉村振興行動、人才領航行動、‘寧墨情深’行動,進一步筑牢民生工程品牌、豐富產業合作內涵、助推智志雙扶進程、加強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開創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援藏工作新局面。”南京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沈陽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在安多書寫新答卷:“辦好安多人民的事是最大的使命”
春天的藏北高原銀裝素裹、寒風凜冽,但安多縣灘堆鄉牧民群眾的心里卻暖融融的。[詳細] -
湖北省宜昌市援藏工作隊推動加查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長江情深注雅江 跨越千里“宜加”親
去年7月,在山南市加查縣惹米產業園內,湖北宜昌安琪集團年產200噸益生菌菌粉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成為國內首個高原益生菌產業化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