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社員3年援藏路:把優質教育資源帶到“世界屋脊”
科普講壇 上海九三學社供圖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時代賦予的責任扛在肩上,這是九三學社社員共同的使命與擔當。
九三學社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香山中學校長李擎昊三年教育援藏之路,牽起了上海浦東和西藏江孜兩地間的濃濃情緣,助力揚起科技之帆,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2019年夏天,李擎昊作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赴西藏,擔任日喀則市江孜縣教育局副局長兼江孜縣閔行中學校長。他是浦東新區援派干部中唯一的黨外干部。
三年教育援藏期間,李擎昊在江孜教育領域創下了一個個“第一”。
初到雪域高原,一向身體健康的李擎昊血壓飆升,但他沒有退卻,懷揣“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堅定信念,很快克服了身體不適,連續走訪江孜縣各級各類學校75所,深入社區和家庭調查研究,設想方案,將上海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以及師者仁心大愛帶給當地最需要的人。
他擔任江孜縣閔行中學校長期間,校園里每年都有“新事物”誕生:江孜縣第一個現代化德育室建起來了,每個年級都有學生講解員,講述母校在各界關心中發展的故事,“看得見”的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師生多功能中心建起來了,這里有江孜學校里的第一個“高原心靈氧吧”,專業心理老師為師生提供咨詢,專人管理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每月開展心理主題教育;高標準運動場建起來了,李擎昊邀請好友、足球名將孫吉三上高原帶孩子們踢球,學校的足球特色越來越鮮明;日喀則市第一個綜合性科創實驗室建起來了,依托浦東科創教育經驗,開出了STEM課程和無人機、機器人社團,來自上海的專家培訓當地教師,進而輻射更多學生。
一個人如何帶動一所學校的發展?李擎昊在實踐中給出了答案。
在江孜縣第二小學,李擎昊牽頭建設了西藏第一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專用教室——動漫語文教室。
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元宵節的湯圓有什么來歷?漢字的演變故事……孩子們借助平板電腦得以更快更好地學習和理解中華文化。
這一個個零的突破,其背后是上海浦東教育對江孜縣全力以赴的支援。李擎昊充分依托上海優質教育資源,引入先進教育理念,讓教育援藏不僅僅聚焦提升學科成績,而是更全面地關注和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
與此同時,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九三學社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也持續將九三學社優質資源輸送到雪域高原。
例如,江孜教育牽手上海兩大互聯網教育機構,利用互聯網企業的教育資源、網絡和人工智能軟件,把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雪域高原;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科普講壇特邀社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微生物藥物工藝開發與新藥發現實驗室主任陳代杰為江孜縣閔行中學學生作在線科普講座……
此外,九三學社上海市浦東新區委員會班子成員多次赴江孜縣開展愛心捐助活動,教育幫扶團向江孜縣達孜小學和達孜幼兒園捐贈了12多萬元的物資,包括兒童外套、書包、棉馬甲等,讓當地孩子能穿著棉衣溫暖過冬、背上新書包快樂學習。
情注高原育雛鷹,從“浦江之東”到“世界屋脊”,李擎昊三年扎根西藏江孜,在九三學社、上海浦東和西藏江孜間牽起的這份情緣,還將一直延續下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走出去,闖出一片新天地——山南籍高校畢業生湖北就業側記
湖北黃石市距離西藏山南市3000多公里,通過就業援藏,兩地緊緊相“連”,不再遙遠。[詳細] -
山海互通結碩果 共筑閩藏學生情
為增進閩藏兩地深厚感情,促進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豐富青少年校園文化活動,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開展路徑,貫徹“讀思達”的學習理念,開拓學生視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