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行動自覺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是“四個創建、四個走在前列”的重要內容,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央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定位的引領性創新、標志性成果、創造性實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載體、重要抓手、重要牽引。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行動自覺,按照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關于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謀劃和總體部署,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牢牢立足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成果、資源稟賦以及強大政治優勢,具有實現的堅實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深刻審視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內在需要、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中對優美環境的需要,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縈繞于心、極其重視的工作。在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采取綜合舉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在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隊的賀信中強調,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時,作出“建設美麗幸福西藏 共圓偉大復興夢想”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充分彰顯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戰略地位,是西藏在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增強“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的自覺意識,堅持把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作為關系國家生態安全、西藏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來認識、部署、推進,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在突出生態文明理念、突出生態功能區建設、突出生態工程建設、突出污染防治、突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下功夫。《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提出,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的戰略目標,為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搭建了基礎發展框架。加強生態功能區建設,加強自然生態保護與恢復,扎實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大力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等環境保護工程,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拉薩“綠色圍城”和水系改造、“兩江四河”造林綠化扎實推進,啟動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工作,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生態綜合補償機制有效落實,大力推進“十三五”有條件的地方消除“無樹村”“無樹戶”行動,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14%。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8%以上,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基本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連續兩年被國家考評為優秀。目前,西藏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生態文化逐漸形成,為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打下良好基礎。
西藏具有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自然生態優勢。以西藏為主體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和亞洲重要江河的源頭區,擁有大江河大湖泊、大草原大濕地、大森林大雪山等生態資源,年凈碳匯超1億噸。西藏擁有豐富的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綠色可再生能源,不僅擁有3億千瓦以上的潛在發電產能,而且基本不產生碳排放,能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發揮獨特作用。
西藏正處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創新活躍、人民幸福的偉大時代,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偉大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是偉大時代實現偉大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西藏工作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予前所未有的關心關懷、特殊支持,為建設新西藏擘畫了藍圖、明確了方向、提供了指南。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有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鼎力相助,有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創業、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這一切為實現“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強大的政治優勢。
在高質量發展的全國一盤棋中,西藏可以也應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好自身優勢,依托大自然豐厚的饋贈與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豐碩成果、寶貴經驗,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自然資源轉換成生態資本,闖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把“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目標要求,真正轉化為實際行動、實踐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一切貴在行動。我們要切實扛起“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重大責任,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以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行動,將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殷切期望變為現實。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要真正學深悟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確認識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立足世界大生態、全國大環境,著眼可持續發展、中華民族的未來,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守護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要突破慣性思維和傳統路徑依賴,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樹起來,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貫徹到各個方面,在推進綠色發展上下功夫。要堅持保護與發展協同推進,把高原生態農牧業、綠色加工業、文化旅游業等生態產業建起來,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闖出來,把西藏建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
發揮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帶動作用。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全面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為重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示范樣板。西藏要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基礎,編制實施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持續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生態富民工程,建立健全生態綜合補償機制、生態補償體系,落實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切實加快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創建活動主體作用,創新體制機制,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加快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結合自身資源環境特點和生態文明建設基礎,一一對標國家相關建設指標,下大力氣補齊短板,加強統計、監測、標準、執法等基礎能力建設,成功實現示范區創建并真正造福地方生態。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建設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任務。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力爭建成珠峰、羌塘國家公園,是對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關鍵區域的補充。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將西藏納入全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范圍,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根據自然生態系統代表性、面積適宜性和管理可行性,明確國家公園準入條件,確保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具有國家代表性、典型性。探索推進以三江源唐北片區、珠穆朗瑪峰、羌塘、雅魯藏布大峽谷等為重點的國家公園建設,組建規范、高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制,實現統一管理。打造西藏特色國家公園群,借助國家公園具有的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開發旅游觀覽實現可持續利用、宣傳保護自然及人文科普等功能,實現對上述區域更高質量的保護、開發、利用,為建設“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群”奠定基礎,探索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新模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強化指標意識。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到“十四五”末,要確保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國土面積的50%以上,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占比達到100%、示范縣占比達到20%以上,力爭建成珠峰、羌塘2個國家公園,鞏固發展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的良好態勢。這些指標是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必須完成的任務,各地要對標指標框架,制訂方案,倒排工期,確保實現。設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下限,是為了盡可能多地留出國土生態空間,留出自然系統自我修復、演化的空間,最大限度降低人類活動造成的負面影響。“十三五”時期,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保持在國土面積的約45%,這意味著“十四五”時期需要通過加強國土空間優化配置、加強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加強生態分區精細化管控等實現增加5%的目標。要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嚴格保護生態空間,適度控制生產空間,合理利用生活空間,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體保護修復和治理工作。修改完善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規劃,探索實施高海拔生態搬遷,加快遷出地生態修復。扎實推進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的實施,加強自治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科學劃定并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政策和制度建設,加快構建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保障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全面落實。貫徹整體性保護理念,連通建設生態廊道,實現對生態的系統性保護。遵循自然生態客觀規律,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利益連結和利益共享機制,合理補償生態保護行為,努力實現多方共贏。
(作者單位:自治區社科院經濟戰略研究所、自治區人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領導調研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副指揮、辦公室主任江白率隊前往藥王山、寶瓶山、柳梧隧道造林點和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就造林點進場開工和苗木儲備等情況進行調研。 [詳細] -
綿延幾十公里的“綠色屏障”
初春,冰雪消融,萬物復蘇。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谷里,成片成林的沙棘正悄然吐露新蕊,迎接春天。 [詳細] -
錨定“高質量” 對標“高顏值”
定結,藏語意為“水底長出”,這里水草豐美,分布有大面積的濕地。如今,一系列富民利民的鄉村振興舉措在定結縣個個鄉鎮、村居落地開花,這里的各族群眾也正在新征程上闊步前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