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西藏全社會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7.5%
日前,記者從2023年西藏自治區全區科技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過去五年,全區科技界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效能,持續優化創新政策環境,逐步拓寬創新投入渠道,全社會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7.5%,財政科技支出占GDP比重達到0.4%,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1.75件提高至2.51件。
在支撐穩定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明確了10項科技創新支撐平安西藏建設重點任務,系統化組織關鍵領域技術攻關,支撐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建成各類雙創載體138家,吸納就業2.47萬人。建成1個國家高新區、1個國家創新型城市、1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4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1個國家創新型縣(市)。
在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建成拉薩地球系統多維網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示范工程。查明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變化和碳匯功能。那曲城鎮科學植樹選育出7種高寒高海拔地區適生植物,成功解決極高海拔地區科學植樹難題。建成西藏首家種質資源庫。在藏落地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達到9家。
在支撐固邊興邊富民方面,精準實施“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等一批示范應用項目,輻射涵蓋21個邊境縣。采取“一縣一團”與“一產一團”相結合的選派方式,累計選派“三區”科技人才5727人次,選派科技特派員52874人次,為受援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950項、資金1.75億元,累計培訓基層農牧民和基層技術骨干124萬人次,創辦企業、合作社等256家。
在把握科技發展的正確方向上,西藏加快基礎科學研究的系統部署和前瞻布局,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支持建設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36家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次繪制青稞全基因組遺傳圖譜和牦牛全基因組物理圖譜,選育出藏青3000等7個青稞新品種。累計服務保障超過1萬人次參與的820余項第二次青藏科考活動。艱險山區航空電磁勘察關鍵技術用于川藏鐵路折多山隧道等18座重點隧道勘察。高寒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水下澆筑、溫控防裂、施工過程智能監控等技術有力支撐清潔能源重大工程的規劃、勘察和設計。支持開展組團式醫學項目255個。建成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成首批4家自治區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據了解,2022年,全區認定備案35家高新技術企業,評價入庫23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兌現科技型企業獎補資金2830萬元,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94例、成交額達到6.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0.2%、17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守護綠水青山 共建美好家園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旁,藍天美、樹成蔭、草成毯,成為人們眼中常見的美景。 [詳細]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起西藏,大多數人的眼前都會浮現出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湛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棉花糖似的云朵。[詳細] -
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拉增:“愛護一草一木,守護共同家園”
拉增于2021年8月來到自治區林草局,分管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