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教育當好“排頭兵”
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在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進入中等偏高收入國家行列的時代背景下,因發展不平衡帶來的貧困問題依然突出。
“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在談到脫貧攻堅工作時,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教育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當好“排頭兵”?聽政協委員們有何建言。
斬窮根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當年因一張《我要讀書》的照片而家喻戶曉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如今已成長為一名共青團干部。因為教育,她不僅走出大山,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家庭的貧困境遇。
“教育扶貧的最大意義,在于斬斷窮根,讓貧窮不再代代傳遞。”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說,教育不僅可以使貧困人口掌握脫貧知識技能,更可提高貧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質,改變貧困地區的經濟文化與貧困人口的整體面貌,這是教育扶貧最大的優勢。
“加大物質方面的投入,能解決貧困人口一時之困,卻難以幫助他們從根本上改變貧困面貌,并且容易出現返貧。教育扶貧是從根上著力,提高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內生能力,積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表示。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的研究表明,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剝奪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它會引發“貧困的代際傳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數據,不同層次受教育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學43%,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人均GDP的相關系數為0.562。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張政文看來,受教育程度是現代社會中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門檻,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門檻也將隨之提高,只有讓貧困人口接受專業系統的教育,獲得全面發展,才能幫助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參與社會分工,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抬底線
填平西部教育洼地
四川省涼山州懸崖村孩子的上學路,曾經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如今,精準扶貧進入攻堅拔寨的決勝階段,西部深度貧困地區是我們要啃下的硬骨頭。”在四川有掛職經歷的汪小帆發現,深度貧困地區控輟保學任務較為嚴峻,讀書無用的觀念在當地的影響仍較大。
“首先要讓當地老百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講好教育脫貧的故事,從思想上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通道。”汪小帆說。
在張政文看來,教育精準扶貧必須要找準靶向。要讓貧困地區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穩定的有質量的師資是基本保障。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更要注重補充師資,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扎根鄉村教育事業。
“‘直過民族’貧困人口素質的提升,是實現‘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脫貧攻堅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云南省委會主委楊曉紅長期關注“直過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她認為雙語教師和學前教育教師目前缺口較大,建議通過專項資金對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入園提供生活補助,培養當地群眾接受學前教育的習慣。同時,保障和提高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的基本待遇,增加相應的公辦教師編制指標。
汪小帆認為,教育信息化是解決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師資短缺、水平不高問題的有效方式,能讓西部地區搭上教育現代化的快車。汪小帆曾到四川甘孜州調研,讓他驚嘆的是,該州從2012年就開始推進“智慧甘孜教育”建設,采用直播教學和錄制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平臺與全州邊遠農牧區學校共享。網絡教學平臺的大規模應用,不僅讓教師觀念煥然一新,升學率也大幅度提升。
送技術
幫助貧困地區脫貧
“培養一名技工、致富一個家庭。”如今,職業教育在扶貧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多地被發現和實踐。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院長劉林認為,發展職業教育可以為老少邊窮地區富余的勞動力資源尋找到一個新的出口。培訓成為有一技之長的技能人才,不僅能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況,還能為地方產業發展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技能人才,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充分發揮職教扶貧重要作用,著力點在于暢通貧困地區生源學生就讀中職、高職的升學和就業渠道,實現貧困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職業院校為本地區人才培養服務,進而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表示。
高校也是教育扶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扶貧不是在某個時間節點上完成任務就結束了,而是要樹立長期的對口支援理念。對高校來說,要在智力扶貧、科技扶貧做一篇大文章。”趙繼認為,高校應該立足當地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目標,結合本校學科特色實施精準扶貧,將既有的科學研究成果實施有效轉化,促進幫扶地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
“高校要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熟悉農村發展的人才。通過開展專題培訓、志愿服務等形式,培養致富帶頭人,同時鼓勵更多的年輕學子投身鄉村事業。”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周旬說。
-
牽住鄉村治理的“牛鼻子”
如果10年前沒有被鄉鎮領導請回去當村支書,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黨支部書記馬豹子此刻可能還在帶著他的魔術表演團,奔忙于全國各地的劇院、廣場。 [詳細] -
摁下新時代教育立法“快進鍵”
“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明顯發展,但仍是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在中西部農村地區,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短缺、運轉困難、師資匱乏等問題突出。”[詳細] -
“職教高考”暢通技能人才成長渠道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蘇華建議,擴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招生錄取人數,大幅提高“職教高考”本科招生指標數,實現“職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