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成長成才
據媒體報道,當前全球戰“疫”形勢依然嚴峻,為應對境外疫情輸入、強化社區管控,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醫學觀察。在這種抗疫形勢下,北京很多高校的大學生挺身而出,利用自身語言優勢,變身“翻譯官”,多途徑做好志愿者,線上線下為入境人員做好翻譯,同時還為他國翻譯傳輸中國抗疫經驗。
在社會和國家有需要的時候義不容辭、義無反顧,首都高校大學生的志愿行動體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學識膽識和責任擔當,應該點贊,也值得學習。面對依然不能松懈的疫情形勢,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在其他城市,不管是在機場車站還是在社區場館,大學生都應該勇于發揮奉獻精神,以服務社會為目標,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大學生主動變身志愿者,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既是在社會大課堂中歷練成長,也是為國家排憂解難盡一份力。而且,每個專業的大學生均有用武之地、大有可為,盡管不見得都去當“翻譯官”,到社區、農村、學校等地服務、支教,到有需要的地方做力所能及之事,也都非常有意義。實際上,此次疫情期間,許多大學生或者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公益補課,或到社區清潔衛生、搬運物資,為盡快控制疫情作出了很大貢獻,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新風貌和新氣象。
大學生需要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發揮所長,反過來志愿服務也能助力大學生更好地全方位成長。本質上講,志愿服務對于我國當代大學生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不是一些人所言的讓履歷光鮮、為簡歷鍍金,而是幫助大學生在奉獻中彰顯自身價值,找到人生目標。從現實來看,認認真真參與志愿服務,踏踏實實做好社會實踐,大學生會在專業學識、思想境界和家國情懷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與蛻變。
志愿服務或社會實踐已成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對于培養優秀畢業生、培養學生價值觀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在美國,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在學校和社會資助下組織起來的,有的州專門通過法案支持甚至明確規定學生必須參加這類活動才能畢業。德國的工科院校規定,學生參加實踐或實習的時間不得少于26周。在我國,近些年社會實踐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大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時間不長,社會實踐管理不夠規范、考核不夠細化等問題,對學生自主參加的志愿活動也缺乏足夠系統的支持。
志愿服務是匯集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擴大社會參與、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是培育時代青年增長自我才干、傳遞社會關愛、促進社會文明的有效途徑,也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重要思政平臺。從現實來看,高校有必要引導大學生與社會對接,與時代對接,通過寓教于實踐,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在組織管理、考核評價上不斷完善,引導當代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培養出熱愛祖國、敬業奉獻、砥礪奮斗等精神。
把青年一代培養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各級學校都應該下功夫、想辦法使青年人健康成長成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功立業、接續奮斗,讓大學生把個人價值實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亮麗風景線。
當高校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會有更多的“翻譯官”乃至“逆行者”涌現出來,充分發揮志愿精神和專業特長,進而讓團結奮進、互相關愛的社會風氣蔚然成風。廣大大學生也將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作者系渤海大學黨委副書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家有高考生 家長須做好環境支持
根據我多年來對考生家庭的了解,發現高考的結果除了老師的指導和考生自身的學業水平及心理素質外,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甚至可以說,成也家長敗也家長。[詳細] -
97.1%受訪家長關注孩子居家學習的心理狀況
居家防疫期間,孩子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受到了影響,這些變化可能會給一部分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困擾和壓力。你關注孩子居家學習的心理狀況了嗎? [詳細] -
西藏拉薩市召開2020年“遵行四條標準爭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安排部署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遵行四條標準 爭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動員部署會精神,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動全市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