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教育

      “十三五”以來西藏文化工作發展綜述

      鄭璐 袁海霞 發布時間:2020-10-28 14:15:00來源: 西藏日報

        “十三五”以來,西藏文化部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讓中華文化始終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思想深深扎根在群眾心中。

        藝術作品精品迭出

        2019年,經典話劇《不準出生的人》在拉薩、那曲、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等地進行巡演,歷時兩個多月,吸引線上線下觀眾30余萬人。該劇復排導演窮達說:“這部話劇像是一個時空隧道,帶著大家重回過去,真正做到身臨其境。經歷舊西藏的苦,更懂新西藏的甜,回望歷史才能更珍惜現在”。

        《不準出生的人》只是西藏自治區文化工作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以來,西藏自治區文化部門聚焦服務全區中心工作,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文藝在營造濃厚社會氛圍上的重要作用,掀起以重大愛國主義題材、革命歷史題材、現實題材、“中國夢”等為主題的創作熱潮,累計創作劇(節)目4000余部。主題歌舞晚會《共產黨來了苦變甜》是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文藝創作中的精品力作;民族團結主題話劇《共同家園》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話劇《八廓街北院》以小見大、反映歷史巨變,并被列入“全國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創作扶持劇目;脫貧攻堅題材藏戲《藏香情》唱響同奔小康路的主旋律;藏戲《六弦情緣》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戲劇類劇目金獎”……五年來,西藏文化藝術事業邁入繁榮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傳統文化放出新彩

        五年來,西藏自治區文化部門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推動非遺、文物、古籍等優秀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發展。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項;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縣級代表性項目分別為89項、460項、487項和1364項,代表性傳承人分別為96人、522人、254人、425人。出臺《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補助經費分別達到2萬元、1萬元。

        2019年西藏自治區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全區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處。目前,西藏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和新館展陳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全區古籍普查任務順利完成,布達拉宮古籍、貝葉經保護工作得到空前加強,各類古籍登記、修復、研究等工作成果豐碩。今年,首批“云共享”珍貴古籍文獻正式上線,標志著西藏自治區邁入古籍文獻“云閱讀”時代。

        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五年來,全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趨完善,西藏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間中央支持政策和重大項目全部落地,一大批文化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全區共有7058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建成區市縣鄉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現各市地有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鄉有綜合文化活動站,53%的縣民間藝術團有排練場所。年均開展各類惠民演出8000余場,累計覆蓋群眾約1500萬人次,推動落實劇(節)目大眾化,廣大群眾文化饑渴問題得到緩解。

        穩步實施“美麗西藏 可愛家鄉”優秀文藝作品鄉村供給工程,文化供給側改革精準有力。縣(區)藝術團建設管理全面加強,5492個行政村文藝演出隊組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大力發展公共數字文化,地方特色資源和紅色文化數字資源達50余部9.33TB,外購資源2950余部20TB,少數民族語言譯制數字資源達4169小時。手機可訪問資源期刊3600余種,圖書30余萬冊,語音聽書資源1000余小時。推送公共數字資源4.6TB(音視頻超過4000小時),資源年訪問量超200萬人次。制約縣區鄉村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問題得到破解,廣大基層群眾在共建共享中追求新生活、樹立新風尚的氛圍日益濃厚。

        文化產業蒸蒸日上

        五年來,西藏自治區紅色遺跡、特色文化等文化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與利用,文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日益凸顯。維護修復江孜宗山抗英遺址、阿里“英雄先遣連”舊址等,紅色旅游成為西藏旅游新亮點。西藏軍區軍史館、譚冠三紀念館、克松村第一黨支部舊址等革命文物已成為當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截至2019年年底,西藏自治區有國家、自治區、市地、區縣四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34家,產值達53億元,年均增長15%。

        五年來,西藏自治區堅持“扶志”“扶智”并舉,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既富“腦袋”又富“口袋”的“搖錢樹”,文化助力精準脫貧力度不斷加大。據統計,全區歌舞娛樂演藝場所農牧民轉移就業人數達1.58萬人。全區7000余家文化企業解決就業崗位6萬余個,其中“十三五”期間解決就業崗位1.1萬余個,僅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演出累計完成1200場,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為易地扶貧搬遷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人均年收入突破2萬元。

        截至2020年7月,全區共設立97家工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約1460人就業,從事唐卡繪畫、藏香制作、木雕、編織等工作,非遺技藝直接帶動1066人脫貧,人均月收入達3150元,逐步從實現代表性傳承人致富向傳承人群增收致富的飛躍。其中,尼木縣的“非遺+扶貧”工坊已成為全國典型案例。還創作《脫帽》《回鄉創業》《扶貧搬遷之路》等一大批優秀文藝節目,起到鼓舞人心、帶動基層群眾增收致富的積極作用。

        回首“十三五”,西藏自治區文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未來五年,西藏自治區將繼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重點夯實基層文化陣地,努力為推進新時代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智力支撐、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文化條件。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近年來,阿里地區在國慶、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重大節慶日開展民族文化交流和藝術展示活動460場次、受教育群眾3.6萬人次。[詳細]
      • 拉薩城關區委黨校中青班在北京扎實開展教學

        近日,拉薩城關區2020年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在北京市通州區委黨校順利開班,來自拉薩城關區各街道、西藏自治區直單位的30名優秀中青年干部以活潑嚴謹的學風積極投身政治理論學習和各項教學活動中。[詳細]
      • 鐫刻在時光里的文化印象

        位于拉薩市八廓街北側路口的一家藏香店內,店里古老手工技藝制成的家具、傳統的裝飾品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感受藏文化的藝術空間。[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春雨直播免费直播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无主之花2025韩语中字|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aaaa**毛片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loveme枫と铃樱花动漫| 恋老小说我和老市长|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日本黄网站动漫视频免费|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zoozzooz性欧美|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精品| 波多野结衣免费观看视频| 伊人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欧美高清区| 免费看美女脱衣服| 美女胸又www又黄网站|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欧美亚洲日本另类人人澡gogo|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污污网站免费入口链接|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好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人| 福利视频999| 免费看a级毛片|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无翼乌邪恶帝日本全彩网站|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日本特黄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