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積極探索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之路
成都市金牛區機關第二幼兒園黃忠園區。成都市教育局提供
雙流區東升豐樂幼兒園幼兒在玩游戲。成都市教育局提供
目前,成都市共有幼兒園2732所,在園幼兒63.24萬,教職工總規模9.25萬,專任教師4.54萬,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9.4%,公辦園學位占比達50%,優質學前教育覆蓋率達77.31%,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54%。
成都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始終把教育擺在全市工作大局的優先位置。明確了新時期成都教育“三步走”目標,基本構建起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多元包容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市民對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不斷滿足,成都率先在全國提出“兩為主”(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以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為主)的學前教育發展模式,榮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獲批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一直以來,成都市持續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奮力建設學前教育質量高地,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貢獻教育力量。
成都市基本建立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在全國大城市中,成都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大市。
成都市通過實施公辦幼兒園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教育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工程“三大工程”推動公辦幼兒園建設;同時,通過既有建筑舉辦附屬辦園點、推進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鼓勵民辦園提供普惠性學位“三條路徑”助力普惠性資源擴增。
近4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已從66.6%提高到80.54%,成都市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近年來,成都市鼓勵幼兒園提檔升級。越來越多的幼兒在享受“普惠”的同時,獲得“優質”教育資源。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金牛區機關三幼以“幼兒園遠程觀摩式教學”為核心,成立了全國首個“學前教育網校”,將優質教育資源傳送到大小涼山彝區和高原地區,讓越來越多的民族地區孩子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
成都市堅持把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加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2020年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80%,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高新區:積極拓寬普惠性幼兒園學位供給
近日,高新區大源五期一所幼兒園內,幾十名幼兒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手工活動。這所幼兒園原來是一棟閑置的商業樓宇,為了讓更多幼兒享受到公辦教育資源,政府租賃了這棟樓房,改造成為一所功能齊全的公辦幼兒園。
2019年以來,高新區采取“超常規”手段加大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努力達到建成高品質城市生活先行區的要求。通過搶建“三年攻堅”幼兒園、新增規劃幼兒園建設點位、利用國有資產用房開辦幼兒園、在存量幼兒園實施“擴容增量”計劃、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鼓勵民辦幼兒園優先招收區內戶籍幼兒等方式,2019年新開辦公辦幼兒園18所,新增普惠性幼兒學位6000個;2020年新開辦公辦公益性幼兒園16所,新增普惠性幼兒學位5460個。在熱點區域尋找合適閑置樓宇舉辦公辦幼兒園,成為高新區為市民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重要舉措,以應對規劃幼兒園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新區人口現狀。
政府還在大源片區、中和南片區尋找到社區用房,用來改造成為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230個,大大緩解了轄區內“入園難”的問題。
雙流區:學前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91.5%
針對新時期學前教育體量增長快、城鄉分布廣、質量不均衡等問題,雙流區創造性構建“區—片—鎮(街道)”三位一體管理體系,通過三個層面實施一體化管理和差異化定位:“區”級層面,聚焦宏觀導向;“片”級層面,突出橋接作用;“鎮”級層面,強調細化落實。突出承上啟下,激活紐帶功能。
全區幼兒園按就近原則設置8個管理片區,由優秀公辦園園長擔任片長,實行片區管理責任制。向上承接區教育局業務指導功能,向下與片區幼兒園無縫對接,切實克服了原有二級管理結構面臨的人員不足、縱深過長、治理粗放等弊端,建立起網格化的學前教育治理格局。突出共同發展,強化組群建設。聯合公辦園與民辦園、城鎮園與農村園、優質園與新建園組建起一個個專業化學前教育聯盟。采取“定主題、定方案、定措施、定成效”的“四定”策略,開展跟崗學習、觀摩研討、讀書交流、共同教研、技能競賽等主題活動,3年來累計開展主題活動60余次,參與教師900余人次,全區市以上優秀教師增至241名,有成都市一級幼兒園13所、二級幼兒園103所,優質資源覆蓋率達91.5%。
天府新區:尋求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新路徑
近年來,天府新區投入7億元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辦學品質。
2020年,天府新區公辦在園幼兒占比、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分別達到52%、84%。之所以能夠交出這份高質量的“成績單”,源于天府新區始終堅持教育服務人才,服務產業,服務營城發展理念,在建設省級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過程中,積極構建“保底線、強基礎、優普惠、促多元”的學前教育分類保障服務體系,通過建園增位、普惠補量、社區保底、民辦降價等舉措,形成系統破解“入園難、入園貴”難題新路徑。
目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形成了公辦、“兩自一包”公辦、以街道為主體創新舉辦社區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民辦園等多種辦園模式。不同辦園模式,分別承擔著不同社會責任,旨在通過分層分類的供給方式,不斷滿足新區群眾對多元學前教育資源的新期盼。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作為天府新區學前教育辦園模式之一,近兩年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出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管理辦法、評定細則和獎補方案,根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中就讀的戶籍兒童數,按照公辦園的標準對辦園主體進行財政補助;每年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圍繞硬件、師資、質量等五方面進行扶持,助力普惠性民辦園可持續發展。切實為老百姓提供普惠、優質學前資源。
青白江區:優先保障 讓學位等人
青白江區現有幼兒園58所,在園幼兒12806人,其中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8.26%,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7.93%。
按照《青白江區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實施方案》的規定,到2022年,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要達60%以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2019年,青白江區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6579.31萬元,較2016年增幅達106.15%,主要用于擴大普惠性資源、補充配備教師、提高教師待遇、改善辦園條件。
考慮到人口變化和城鎮發展趨勢,青白江通過“超前規劃、提前布局和優先建設”“三步走戰略”,做到了城市發展到哪里,學校就建設到哪里;產業布局到哪里,學校就配套到哪里。形成了“優先保障,學位等人”的學前教育發展模式。2021年,全區即將開辦8所新建公辦園,屆時,公辦學位將占到全區幼兒園學位的62%以上。
目前,青白江區構建了以公辦園為核心、普惠園為主體、選擇性民辦園為補充,普惠優質多樣化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新體系。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全區幼兒家長對學前教育滿意度達93%,市民對于學前教育的獲得感逐年增強。
新津區: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保教服務
新津區形成了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民辦幼兒園為補充的公益普惠、公平優質的發展新格局。目前,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86.9%,學前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70%。
對于新津區的市民來說,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保教服務已成為現實。
結合城市規劃、人口密度、未來發展、交通環境等因素,新津區科學規劃配套幼兒園,新建、改建幼兒園15所,共新增學位3000余個,進一步優化幼兒園布局,保障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學前教育,切實做到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新建公辦標準化幼兒園建成后,把8個街道(鎮)的32所公辦幼兒園,基本均衡劃分成三個片區,調整組建了實幼、五津和花源三個幼兒園教育集團,分別領辦10所、13所和9所公辦幼兒園,形成三足鼎立、齊頭并進、協作競爭的發展態勢。
新津區堅持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的發展思路,以5所成都市一級園引領全區幼兒園發展,全區公辦幼兒園入園率達85%以上,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公平而有品質的保教服務。目前,新津的幼兒園以“環境條件好、硬件設施好、保教質量好”的良好品質,贏得了群眾的認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大涼山深處“鏗鏘玫瑰”茁壯成長
11月11日,大涼山深處的布拖縣拖覺鎮中心校,女孩們在踢球。如今,每天清晨上學出門前,今年12歲、已上小學五年級的吉力么子作都會把那雙膠底足球鞋擦得干干凈凈。[詳細] -
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
11月30日至12月1日,四川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總工會主席田向利到達州調研統戰工作和工會工作。[詳細] -
趣味學安全
在12月2日“全國交通安全日”即將到來之際,各地舉行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趣味活動中樹立交通安全法治意識,養成文明出行好習慣。[詳細] -
趣味運動促健康
近日,江西省德興市銅礦中區幼兒園舉行“我運動 我健康 我快樂”趣味運動會,花樣拍籃球、群體功夫扇、小推車運球等趣味健身運動,讓孩子們在趣味中運動、在運動中快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