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教育

      教育自信源自教育本土實踐與智慧

      發布時間:2020-12-02 10:0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近觀世界各國教育,似乎還沒有完全照搬他國教育模板而一舉成功的先例。即便是較為盛行的“建構主義”理論,無論是在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還是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上個世紀90年代前后的教育改革,均以其作為理論綱領,而最終卻并未獲得成功。

        而且,也正因為多年來一些外來教育理論的“熱銷”,本土實踐與智慧常常處于被忽視的位置。一線校長、教師甚而其中的優秀者,逐漸喪失了實踐自信,探索和突破熱情也逐漸消減。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教育實踐表明,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要是樹立教育自信,應該由長期以來的目光向外,轉到既目光向外又同時目光向內,聚焦近幾十年來中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創造的本土實踐和智慧,梳理、總結中國教育的本土經驗、思想和理論。

        成功的本土實踐以及基于本土實踐的本土教育智慧,對于教育改革與轉型,其借鑒意義和價值一點也不亞于西方教育成功的理論和模式。當下,踐行和研究“本土”,需要處理好以下四組關系:

        密切關注教育現實與時代發展的互動關系

        研究“本土”,首先須十分關注基礎教育的時代背景、改革方向,正確處理好教育現實與時代發展的關系。

        當前,隨著時代發展,高新技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砝碼,國家和社會對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扎實做好新時代人才培養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在強調最近數十年教育成就的同時,教育人也應看到,愈演愈烈、積重難返的應試教育,對國家越來越迫切需要的杰出人才、創意精英的成長和發展形成了越來越多的阻礙。

        在社會轉型、國際競爭特別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針對我國教育成就斐然卻也存在薄弱項的現實,自2018年年初發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始,拉開了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序幕。兩年來,文件連續出臺,新政不斷發布,可以說搭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四梁八柱”,對中華民族未來的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科學的頂層設計。就基礎教育發展藍圖而言,可簡單概括為“五育并舉,立德樹人”八個字,即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是支撐未來社會轉型迫切需要的人才,其中德才兼備尤其創造才能的出類拔萃,理當成為重中之重。而處在中國轉型發展的交接點上,教育研究者須時刻關注教育價值領域的民眾的現實功利與未來社會需要、學生學習領域的機械性學習與創造性思維、教師教育教學中的掌握學習教育與發現學習教育等多組矛盾的穩妥處理。

        正確處理教育理論與實際的聯結關系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基礎教育在開放與改革的大潮中,在積極實踐與大膽探索中,在為中國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培養出大量人才后,存在著大批教育成功典范和典型,涌現出大批優秀教師、校長,其辦學實踐、教學經驗,一定有很多可以研究、分析、總結,甚或可以上升到理論的卓越人與事。

        多年來,由于課改研究中“建構主義”思想一家獨大,理論家與實踐者之間疏離、隔閡,導致卓越的實踐智慧和經驗無法進入主流,個別模式甚或演變為某些商業機構的牟利工具。所以,組建以教育理論專家為主導、以扎根于中國大地的廣大教育實踐家為主體的研究隊伍,理論家主動轉型,俯身作為,實踐家自覺自信,深度參與;發掘卓異典型,選擇優秀的人與事,在專業引領下,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深度挖掘,直抵本質;也或者比較分析,由點及面,由近及遠,發現新異,彰顯個性。由此,獲得關于中國教育的實踐自信和理論原創。

        深入研究傳統與現代的傳承創新關系

        關注本土教育實踐,當然要研究本土教育實踐的來龍去脈。其中,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教育傳統自然不可忽視。僅以儒家教育為例,春秋以降的我國教育發展史,從孔孟、朱熹、王陽明、王夫之,到民國、新中國建立之初,鄉校、公學并舉,私塾、書院同行,既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價值觀,又有民主教育、啟發式教育、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綿延數千年而不衰的教育原則。言及教學之“教”,可以《論語》為鑒;論及教學之“學”,可以《學記》為本。清末以降,西學東漸,博采西學之長的教育家如陶行知等在本土實踐中的創造,更加值得我們尊崇和重視。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理論、經驗、典型如山呼海嘯而至,成功教育的典型在廣大的城市和鄉村都不乏成例,其生成的經驗和智慧很多也廣有影響,教育研究者怎可忽略或無視本土,作懸浮式觀望?

        教育者應該兼收并蓄,既能夠傳承優秀教育傳統,又能夠借鑒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論,從而對教育本土實踐和經驗作出精準解釋、深度闡述、全面提煉。尤其對那些根植于傳統土壤又借鑒吸收了“他山”理論的成功典型,教育研究者應該緊抓不放,追蹤研究,追本溯源,知曉其來龍去脈,發現其原創之處。在此基礎上,幫助典型梳理、總結,促進其反思、修正、完善,最終發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直至形成卓越的可以推廣的教育思想。這或許也是樹立中國教育自信的必由之路。

        科學運用量性研究與質性研究的互補關系

        在教育發展過程中,方法的科學尤為重要。量性研究和定性研究,作為主流研究方法,是采用最為廣泛的研究方法。其科學性毋庸置疑,但教育者的思考和研究也常常有著下列偏頗,即從概念、理念和他人既有的觀點、理論出發,導致最終將某些實踐或某些原創典型,當成了西方教育理論的驗證材料。而這種研究方法、思路一旦成為共識并漸成風氣,教育自信又從何而來?因此,從具體的研究策略進而方法而言,在傳統的量性研究與定性研究之外,倡導質性研究,通過這一方法,確立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思維。

        質性研究是一種遵從客觀、從事實出發的研究。面對鮮活的成功教育案例和典型,不是從本本出發,不是從既有的理論模式和框架出發,也不是從既有的觀點和判斷出發,而是從感性的、鮮活的材料出發,發現新經驗、新觀點、新思想。實際上,很多的教育原創就蘊藏在其中。這就要求,研究者要面對和重視現場,重視原創;需要暫時清空自己大腦中可能的成見、既有的理論、慣用的邏輯框架,不先入為主,削足適履,為典型穿靴戴帽;需要沉浸在資料中,準確理解材料的含義,然后將相似的材料歸納,形成主題,再對所有主題進行闡述和說明;最后將材料組織成對研究現象有意義、個體化的解釋或框架。如此,才可以“自為”而不是“為他”,歸納而不是演繹,從而逐漸開展源自本土、真正本土的研究,逐漸生成本土經驗和智慧。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曾說:“當下的中國教育學建設需要改變‘依附’心理,太需要有一批具有獨立人格、矢志不移,而且具有大愛心、大智慧和大境界的人,一起努力,改變這種狀況。由這樣的人組成的隊伍,不能指望只在書齋中產生,更多的要在教育變革實踐中經歷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才能形成?!彼槍Φ慕逃龑W研究領域,同樣適用于教育研究的所有領域。教育人唯有放眼全球和未來,立足中國本土,才有可能創造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教育表達,在國際教育舞臺上,發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教育聲音。

       ?。ㄗ髡呦到K第二師范學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校長“國培計劃”專家工作組專家、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江蘇基地首席專家)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44444色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老司机在线精品| 里番acg※里番acg本子全彩| 美女浴室被爆羞羞漫画|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国产视频第二页|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另类视频第一页|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AV无码免费看| 韩国美女主播免费的网站 |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哦好大好涨拨出来bl|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33333在线亚洲|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一人上面一个吃我电影|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视频| 91精品视频免费|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桃花阁成人网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 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之|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日本动漫| 欧美手机在线视频|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