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雪拉藏紙:承載千年墨香
在拉薩市尼木縣,手藝人正在加工雪拉藏紙。 冉文娟 攝
“雪拉藏紙,遇水不化、千年不腐……”在西藏,人們提起雪拉藏紙時總會忍不住稱贊。
在拉薩市尼木縣,雪拉藏紙以其獨特的技藝和品質被列為西藏三大藏紙之一,已有1300多年歷史。歷經時間洗禮,雪拉藏紙制作技藝在一代代手藝人中薪火相傳,承載著千年墨香。
在拉薩市尼木縣,手藝人正在加工雪拉藏紙。 冉文娟 攝
在尼木縣雪拉村,年過七旬的次仁多杰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雪拉藏紙傳承人。自16歲學習造紙技藝開始,他用一生光陰守護并發揚著這項古老技藝。
次仁多杰向記者介紹,雪拉藏紙之所以經久耐用,其秘訣之一在于特殊的原材料——“狼毒草”。這種生長于草原和高山草甸的植物,采集后經過泡洗、搗碎、去皮、撕料、煮料、捶打、打漿、澆造、晾干、揭紙以及砑光等步驟,變成了供書寫的紙張。
狼毒草汁液中含有毒性,造就了雪拉藏紙蟲不蛀、鼠不咬、不腐爛的特性。而其獨特的制作工藝也讓雪拉紙張具有不變色、不易撕破、入水不爛、疊后不留折紋等特性。在一張張柔韌、輕巧的雪拉藏紙上,西藏千百年來卷帙浩繁的經文與典籍得以躲過歲月的侵襲,流傳于世,歷久彌新。
由雪拉藏紙制作的筆記本、書簽等工藝品。 冉文娟 攝
20世紀80年代,受新型紙張沖擊、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雪拉村村民許多都選擇外出打工,次仁多杰也一度轉行做了木匠、倉庫管理員。但隨著當地經濟發展和政府部門對傳統技藝的重視扶持,雪拉藏紙技藝逐漸重現光彩。
2011年,在政府扶持下,次仁多杰成立了藏紙廠,造紙地點從雪拉村轉移到了尼木縣城。近來,隨著旅游業不斷繁榮,次仁多杰在傳統制作技藝基礎上,創新研發出多樣化的藏紙文創產品。
他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裝飾紙,這種紙分為兩層,中間夾著鮮花、樹葉、青草等自然植物。紙張別具一格,受到游客的喜愛。而曾經主要作為佛經印刷使用的雪拉藏紙,現在也被制作成藏紙燈籠,藏紙筆記本等工藝品。
在次仁多杰家,父子三人現在都成為了雪拉藏紙制作技藝傳承人。在次仁多杰看來,這不僅是祖輩傳下來的手藝,更代表著獨特的藏文化,期望有更多年輕人學習、傳承這項技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圖解|西藏教育的華麗轉身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西藏教育從小到大,從單一到綜合、從低水平到較高水平,從極其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寺院教育跨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行列,實現了華麗轉身。[詳細] -
2021年西藏自治區全區就業創業工作調度會召開
會上,西藏自治區就業局介紹了2021年1至7月全區就業工作進展情況;各地(市)就上半年就業創業工作亮點及好的做法分別作了經驗交流發言。[詳細] -
西藏拉薩市第一小學:上好開學第一課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沉寂近一個月的校園再次迎來了可愛的小朋友,校園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8月23日是拉薩市第一小學正式開學第一天,教師們精心準備的開學第一課也拉開序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