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實施職業教育“圓夢行動計劃”
進入井道,查看故障,幽深的電梯井里,馬小偉神情專注、動作麻利。不一會兒,叮咚聲響,燈光亮起,電梯修好啦!
來公司近一年,22歲的馬小偉有了一個新身份——電梯維保技術工程師。
顧不上擦去鼻尖的細汗,他第一時間用微信向師父韋海明匯報情況。很快,師父的回復就發了過來,是連續幾個點贊的表情。“肯吃苦,有悟性,上手也快。”對馬小偉進步的點點滴滴,作為職教校外導師和如今的職場領路人,韋海明都看在眼里:“功夫不負有心人,基本上能獨當一面了。”
2018年,家在青海省貴德縣農村的馬小偉高考失利后,進入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電梯工程技術。三年級時,他到西寧市一家企業實習,因為工作踏實又能吃苦,畢業后順利留了下來。“公司里有五六個校友,大家專業對口,又有校內外導師的聯合幫助,發展得都挺好。”馬小偉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致富本領。
2018年以來,青海省通過實施職業教育“圓夢行動計劃”,選擇就業前景較好的優勢特色專業單列招生,累計幫助1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歷教育。同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10個職業教育集團,與45家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建立起1450多個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為年輕人廣開就業通道。
“借助‘學徒制’,我們瞄準建筑節能、新型材料、光伏發電、移動應用等行業,對接制造、維修、服務、管理等崗位,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人均月工資四五千元。”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市政機電工程學院院長郭紅全說。
掌握技能就有了立身之本,也為更多家庭打開了致富門路。“我現在每月收入五六千元,今年家里已經買了房,正準備我結婚的事呢。”馬小偉對未來生活滿懷憧憬。
完善中等、高等職業教育貫通培養體系,大力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提高職業教育保障水平……青海職業教育多措并舉,步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快車道。“接下來,我們將圍繞做優做強職業教育,推動‘工廠建到校園里、課堂搬到車間去、專業長在產業鏈上’,著力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青海工匠’,幫助更多人、更多家庭實現夢想,走向共同富裕。”青海省教育廳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草原新牧民的直播間:讓更多的人享用天然食材
初冬時節,牛羊肉最為肥美,或清燉、或紅燒,無論哪種做法,都會令人有種立馬就想大快朵頤的沖動。如何讓更多人享用到青海格爾木產的草膘牛羊肉,郭勒木德鎮新牧民那木正通過網絡直播。[詳細] -
青海:全面開創青海教育鄉村振興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詳細] -
青海西寧:特殊的復學第一課
“近期由于疫情,我們的城市和校園深受影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白衣天使、警察叔叔、社區的叔叔阿姨等這個城市的英雄們,他們恪盡職守、臨危不懼,辛勤地為我們筑起一道安全的墻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