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航天夢的種子——第二屆中國航天科普舞臺劇展演側記
在第七個中國航天日來臨前夕,4月22日,一場“點亮航天夢想”的活動在人大附中經開學校的二樓禮堂上演。穿著宇航服、扮演著外星人的中小學生們,流暢地講述著“奧爾特星云”“太陽系八大行星”“愛因斯坦羅森橋”的故事,用舞臺劇的方式描繪著他們心中的宇宙。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中學科普劇團的學生們表演了第一幕航天科普舞臺劇《游學銀河系·探險》。該劇講述了一個未來組織在公元2621年游學銀河系途中遇險并巧妙化解的故事,向觀眾們科普了“柯伊伯帶和太陽系各個行星的特點”“蟲洞與黑洞”等知識。小演員們通過表現不同人物在自然災難面前的矛盾沖突,以及用科技手段化解自然災難的未來情景,表達了對未來科技社會的思考。
“孩子們對科學專有名詞的解釋很到位,建議今后能夠表演出更加有特色的人物。”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點評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則在點評中向孩子們進一步科普“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外星人是否存在”以及行星的相關知識。
該校小學科普劇團的同學們帶來了第二幕舞臺劇表演——《游學銀河系·起源》。該劇描述了在公元2221年,已經掌握曲速引擎技術的“筋斗云”號全體學員,乘坐飛船觀察行星、環行宇宙學習的故事。舞臺上,孩子們通過表演來科普光速和光年的概念、多普勒效應中的紅移與藍移、愛因斯坦相對論、創世星、航天飛船儀器測試等知識。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周炳紅點評道:“這是一場十分有想象力的演出,你們演繹出了50億年來宇宙的歷史和未來,簡單直觀地呈現出兩個文明碰撞的故事,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沖擊力。”在他看來,科技讓未來充滿可能。他引用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話作為點評結尾:“人類的未來有無限多的可能,但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一定是暗淡的。”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志博對兩場舞臺劇均作了肯定。他認為,航天科普劇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它是理工和人文藝術的結合,用文藝的方式傳達科學理念。他希望孩子們能有更多機會參與航天科普,并期望“未來科學家們”珍惜當下,努力學習,為祖國和全人類科學事業作出貢獻。
與此同時,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副總工程師李洪波,在該校多功能廳為廣大師生帶來了航天科普系列講座——《中國航天發展與航天精神》。李洪波介紹了中國航天發展的歷程及中國重大航天工程的發展現狀,闡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中國航天精神,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參加活動的專家學者們表示,在孩子們的科普表演中蘊含著的,是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理想信念,也是未來托舉中國夢的航天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2022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將于5月8日至14日舉行
通知要求,今年活動周原則上定于2022年5月8日至14日舉辦,各地可根據本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進行適當調整。各地、各職業院校和有關單位要根據活動周主題和全國性活動安排。[詳細] -
教育部啟動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
《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從實際出發,遴選推薦一批符合全國健康學校建設條件的學校,經教育部確認、公布名單,經兩年建設驗收合格后認定為全國健康學校。[詳細] -
2022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賽事安排公布 最早于6月開賽
小學聯賽,設班、校、縣、市四個層級比賽,共3個組別,三年級以下不設比賽;四年級采用5人制賽制,設男女混合組;五、六年級采用8人制賽制,分別設男子組和女子組。 [詳細]